不过如此清华

前天看一则微博说,”清华X在校友上,北大X在校工上,北邮X在校长上”。再看清华百年校庆的劲头,堪比每年三月的两会,央视直播,人民大会堂张灯结彩,仿佛是母以子贵,如今清华子弟个个做官,弄个校庆必定要摆个官场的架势出来。

小时候清华给我的印象真不是这样。清华哥哥通通朴实勤勉,清华姐姐个个聪明过人。我对那些哥哥姐姐很是迷恋。每年新年和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就会到六号楼住上几天,围观马约翰杯运动会,围观新年联欢会。到暑假,就整天在那里泡着,在校内校外,圆明园福海,各种玩,之家照澜院到处跑,觉得那时候的大学生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有一个哥哥是广西人,生得高大英俊,像周润发似的,在手球队当队长。有一次我去得饭点儿,他用28车带着我飞奔运动员食堂,弄了两大盆子菜,我才能吃多一点啊,眼看着他把那两大盆都吃得干干净净,惊讶极了。他为人正直,颇受同学拥护,一直当班长,谁的忙都帮,什么活都干。毕业后到香港某洋行任职,移民到加拿大,一些事情也不开心。我很久没见那些人,现在最想念的就是他了,不知道他过的好不好。

每个人在大学期间都能遇到个把怪人,某某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他在宿舍和谁也不说话,也不知是木讷还是寡言,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属于那种大家都不喜欢的,因为一些事和大家相处的都不好。在大家都学着弹吉他的时候,他迷上了黑管,在宿舍里面呜呜吹,同宿舍的都很讨厌他。后来在管乐队当了首席,我路过王府井的时候,还见过他们乐队在东风市场前面演出。他在首席的位置,脸色很苍白,眼睛很小很小的,眯成了缝儿。

他们那一帮人里面,学习最好的是一个女生。那女孩比他们都要小很多,但真是聪明啊。也没有见她怎么学习,眼镜都不戴。每次我去的时候她都是在玩,爽朗的笑,但就是每次都考第一。清华学生很爱学习,暗中努力,但最终谁也比不上她。她直接读了博士毕业,也移民了。

六四那一年,这些人也在其中。有一个哥哥送我的两条红绸子,绑在头上的那种,我至今还放在一个宝贝盒子里。上面是他清秀的毛笔字:“清华人,民主魂”。之后他去了日本,回来在中国开了一个数据录入公司,变成了很有钱的人,他太太也是同一个班的女生,有一个很稀少的姓氏。

很多人后来都得到通常意义上的成功,或权力,或金钱,比起金钱上的成就,鲜少学术,也许因为都是工科生。当然有有人过得平常。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是同学,但之后确实走了不同的道路。同班的,不同班的人,毕业以后,走上社会,交织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在彼此的工作中,构成各种关系同盟。这种情况,在我的视力范围内,清华要比北大的更能折腾,或者说,折腾的更有实效,勾肩搭臂的,什么事都办了。是吧,看看政治局。

清华有一任校长,梅贻琦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果他知道今天清华以位列国家政要的人数,来荣耀校庆的百年,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他曾对清华学生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实际上,梅贻琦在任上的校风也是如此。甘做这样的平凡,从而出落得轰轰烈烈。

时过境迁,梅贻琦1948年出走,最终落户台湾,属于政治不正确。清华百年之时,或许不再以梅贻琦为意了。与梅先生同时代的储安平曾经说,自由在国民党统治下是可大可小,而在共产党统治下是可有可无。对于个人和清华来说,现在可以证明,梅贻琦的出走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看看那些没走的人,落得什么样的下场。

梅贻琦后来在新竹选定位址,重建清华,或许是出于他对清华的希冀,仍能够得以在台湾延续吧。想如今北京清华能请了蒯大富回去与君共谊,同襄盛举,梅先生也只能于新竹梅园中摊开双手,说声,也罢,罢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04月 25th, 2011 at 11:57 pm and is filed under 生活记录.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34 Responses to “不过如此清华”

  1. Red Sox 说到:

    蒯大富都能回去参加校庆,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什么时候北大校庆WD什么的也能去了,和聂元梓坐一块,那一定不是件坏事了。。。

    • timmy 说到:

      蒯大富能回去校庆就是我父亲的两位同学只好远走美国逃避校庆的原因之一. 我父亲的朋友58年右派被送去劳改, 六十年代初期准许回清华完成学业, 最后一年赶上文革,又给送去劳改, 直到七几年才准许毕业, 历时十八年, 古今中外大概也属于罕见, 他曾经是清华校游泳队队员和合唱团团员,我八几年第一次见到这位叔叔的时候他已经半身不遂,而且因为文革中被逼挨打的时候唱红歌, 精神受刺激, 再也不会唱歌了. 有人出来道过歉吗?!

      • Nana 说到:

        timmy,我读过一篇文章是说顾准的,和你父亲的同学经历相似,他是唯一一个在反右和文革里面两次被打成右派的,很惨啊,令人欷歔。那历次运动中的血泪,到现在应该负责的人也没有见谁出来反思过的,反而多是余秋雨这种,著书立说粉饰自己的。
        无法设想,如果没有文革,如果没有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国该是什么模样,仿佛那些运动已经一如基因一样,自始至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了。人生无法假设,也无法重来,道歉不道歉,对那些受害者的人生难有改变。他们是彻底被牺牲掉了。
        我觉得让人寒心的是清华今天的所作所为,如果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畸形发展,难说那些疯狂的年代不会卷土重来。事实上,红歌不是已经来了吗?

      • Red Sox 说到:

        确实应该有人出来道歉,不过只有蒯大富出来道歉是远远不够的。看看蒯大富在清华风光的那两年,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时候能想造谁的反就可以造谁的反,什么时候什么反也没法造,还不就是伟大领袖的一句话。

        时势造英雄,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不管是54,还是66,还是6si,都会有人跳出来。他们从单纯的人生中跳出来,走进历史舞台之前,真的那么大的不同的。

        当然,从你父亲的朋友,以及其他的那些受过伤害的人,从他们个人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原谅蒯大富这样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只是如果这些人写在历史书上,从历史的角度看,确实“古今也没有什么不同”。

        • timmy 说到:

          象nana讲的, 道不道歉或者谁出来道歉对个人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受害人原不原谅也没有任何意义, 只是整个国家没有人进行反思, 没有人吸取教训, 甚至当年整人的人还在台上, 这样的环境, 哪天文革就可以重来. 随便哪个二十岁的小孩子又可以出来打人, 仍然不用负任何责任.

        • Nana 说到:

          如果问我们自己,在那个时候会怎么选择,我恐怕也很难回答。
          我,你,timmy,我们都不会成为蒯大富,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也不会成为林昭遇罗克,只能是中间随波逐流的人罢了。不去害人,做到这点,并没有很难。

    • Nana 说到:

      咱可以把话放这儿,头聂元梓闭眼之前,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已经噶奔儿了。

  2. timmy 说到:

    haha, NaNa你在六号楼混的时候我也住那里, 说不定你见的聪明姐姐就是我呀就是我, hiahiahia, 那时候运动员食堂吃的太好了, 还有实习餐厅, 一块两毛钱就可以吃海参烧蹄筋. 七食堂的小炒才八毛钱.

    • Nana 说到:

      timmy,嘿嘿,我忘了是不是去过实习餐厅了,跟着他们最多去的就是之家。那时候真喜欢去清华呀,咱俩肯定低头不见抬头见过,然后一转身,镜头就到了二十年后。。。说不定又在六号楼门口见了。我可真希望那个聪明的姑娘就是你呀!咳,原因就hia hia hia…你猜吧。。。

  3. 哥舒夜带刀 说到:

    我一直牢记老邓当年那句话,1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自此之后,我党在教育方面狠下功夫,20年后的今天,可以看到卓越的成效了。

    • Nana 说到:

      难说,我真不太了解,只有一些去农村的很粗浅的印象。对于教育这一块,我觉得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好农村教育,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金字塔巨大的底座,教育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基本素质就难提高。

  4. s因素 说到:

    hiahiahia,真喜欢这些温暖的的描写学校的文字哦,我去清华找过两次工作,虽然没成,可是还是喜欢清华哦,清华的咖啡好便宜哦,那么大一杯,很大的量,因为有同学在那里,我也常去晃哦,吃了好几个食堂了,上次去发现清华食堂没有韭菜,我回来也不买了。

    • Nana 说到:

      为什么发现清华食堂没有韭菜你也不买了?
      现在那边样子变了很多,我去了觉得很不熟悉了。南门那边有一个盒子,环境很小清新,去坐坐不错的。

      • s因素 说到:

        小声说,据说清华自己吃的菜都是经过自己检测的。。。把韭菜检测出去了。据说哦就是据说。

        • Nana 说到:

          因素,我昨天收到一个短信,是不是你发的呀。
          我是狮子座。:)

          • s因素 说到:

            不是我发的。娜娜。我是白羊座。

            • Nana 说到:

              啊,那真是怪了,不是你的号码,下面却署名音素。
              赶快补祝你生日快乐!

              • s因素 说到:

                嘎嘎。真的哦。太好玩了。有人冒我的名给你发祝福短信哦。真是好人哦。是谁呢。会是谁呢。太好玩了。谢谢娜娜的祝福。

      • s因素 说到:

        你说的是盒子咖啡馆么 我好像前几年参加过他们组织的一个去波兰大使馆看电影的活动。去波兰大使馆看了一个虎年之恋的电影。记得就是盒子组织的。

        • Nana 说到:

          一定是那个的。
          他们里面有很多关于电影的东西。还不错吧。
          不过我没坐到舒服的椅子,遗憾一点点。

  5. 冯一刀 说到:

    NANA这篇帖写得真好,恩。可以刊登在清华校报头条吧?

    特别是最后两段。转了转。

    • Nana 说到:

      见笑见笑。
      清华那个头条,现在是红彤彤的海洋。
      我看了简直吓一跳。要疯啊这是。。。

  6. 轻风 说到:

    真奇怪,为什么清华的百年校庆这样招人厌烦,我周围的朋友说起来几乎全是讥笑,包括清华人。
    唉,说来也怪呢,我居然从来没进过清华的校门!我前后在清华附近上学六年,也有几个清华的朋友,海淀区那里很多学校都去玩过,就是没有去过清华。

    现在看来,去不去的也没什么遗憾。

    • Nana 说到:

      同样是百年,我倒觉得北大那一次更好些。不过,那时候人们刚刚上网,还来不及批评这些也说不一定。
      有一点是肯定的,搞到这样的百年宣传,看看那些在照片上不苟言笑脸色铁青的常委,一个个按照官职大小这样排下来,印刷成各种宣传册,这么多官员的声势,动用这么多国家资产,恐怕将来,清华人会觉得耻辱,多久的将来,就不知道了。

      庆幸北大没这么多当官的,庆幸那是98年。老江的时代还是不错的。

  7. 茉莉子ll 说到:

    喜欢这篇。读你的博客很久了,都喜欢。尤其读到梅贻琦的另外那句话“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前几天读到圣经上保罗说“make your ambition to live a quiet life,”梅校长的这话是最好的解读了。不好意思把圣经扯进来,因为一直在思考那句话而不得甚解。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在泡网冒泡,见笑了。

    • Nana 说到:

      茉莉子ll,谢谢你的注解。我去查了原文,在 Thessalonians 4:11。想起来之前似乎有印象梅先生是信主的,不知道是不是来自这一段的启示。不过,这种人生智慧,对一般人来说太难了,可能因此才显得可贵。
      也谢谢你一直看我的博客,谢谢你忍耐我的絮叨和琐碎,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枝节会不会让人抓狂?我把更多的都倒向了吴先生。辛苦辛苦。:)

      • 茉莉子ll 说到:

        平凡的生活就是琐碎和絮叨吧,尤其有了孩子之后。
        过了那个荷尔蒙旺盛的年龄,应该就不会再向往轰轰烈烈的生活了吧。当然,奥巴马和他那一类人除外。

  8. 如影随形 说到:

    清华男生,我也遇上一个,高大,英俊,当年也在静坐,朴实勤勉,诚实,踏实,孝顺,对人很好,爱运动,阳光,毕业后赴美,做技术。现回北京发展。优秀之极。唉,可他,是我哥。。。。

  9. wib10 说到:

    “想如今北京清华能请了蒯大富回去与君共谊,同襄盛举,梅先生也只能于新竹梅园中摊开双手,说声,也罢,罢了”: it is a sad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