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2月, 2016

新闻人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Feb 28th, 2016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3 comments »

二00一年秋天,我第一次到波士顿,在瑟瑟寒风中,路过大名鼎鼎的《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却不知道那里正在策划着一场改变美国的新闻报道。

二00二年的一月六日,报纸出街,在头版头条,教会默许神父性侵儿童多年的新闻,让美国社会一片哗然。

和美国的两大政党比起来,宗教才是统一全国的力量,上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总统就任时,无一例外地手按圣经宣誓。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出生于波士顿,在此地长大成人。

在波士顿环球报的订户中,有53%的天主教徒,而报道挑战的,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教士,是整个天主教会的体制。以流行的话来说,媒体的姓氏,瞬间成了一个问题。

在二0一五年底上映的电影《聚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媒体人,在十几年前挑战权威的往事。

很少有如此平静繁琐的叙事,能带给我这么大的冲击。电影里日日走过的大街小巷,和平时一样奔忙的人群,他们在我的眼中是一些有温度的人,有记忆的风景,却在暗中流淌着罪恶与挣扎。

也很少有这样努力工作的一群人,能在一个存在了千年并且包裹严密的体制中,冲破层层阻力,去深挖这个系统背面的阴暗,并且取得成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说到天主教会的教士和基督教会的不同。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结婚的,他们为上帝做奉献,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主,包括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他们 的婚姻。但事实上,有一半的教士都与成年人有事实的性关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各种形式性骚扰儿童,男孩女孩,和女人。这个比例,根据天主教心理治疗中 心的前神父三十年的研究,占教士总数的6%。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直视的数字,在一千五百名波士顿教区的教士中,应该有九十名有此类问题。受他们性侵的有数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男孩。

电影没有直接表现那些受害的孩子,只有采访长大了心理却残破不堪的人,他们是受害人中的幸运者,但是紧张,愤怒,警惕,不安,童年的伤疤一旦被触 碰,就会全线崩溃的一群人。一群虔诚地信仰上帝的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迫被以这种方式了解性,展开今后的漫长人生。很多人选择了自杀,或者以吸 毒,自残苟且活着。

聚焦(SPOTLIGHT)是Boston Globe的深度报道栏目,通常每个选题要用掉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来追踪。当新来的主编建议他们做教士性侵儿童的主题时,团队的人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在美国社会有多么严重。

随着调查的开始,团队发现很多档案被法庭封存,想要启动解封程序,无异于起诉教会,这在天主教会的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主编去拜访波士顿大教区的红衣主教劳,被赠以《天主教会教理问答》,作为他适应这个新城市的生活指南。

团队四人去找当年的辩护律师,他们不是无可奈何,就是守口如瓶,他们承受了来自教会的压力,以及职业资格被吊销的威胁。两位关键律师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位开始强烈抵制,却一步一步放开心胸,另一位则逐步收紧,并且始终鄙视前者。

一个个地寻访受害人,如何锁定目标,找那些加害的神父。如何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迂回前进,百折不挠。情节如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对新闻采访中的每一个脉络,既典型,又完整而密集地加以表达,扣人心弦。

电影也耐心地揭示了作为新闻人的一些采访技巧,如何与访谈人建立轻松互信的关系,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如何开始,接着跟进,甚至有条件的威胁,必要的时候还要装傻。

当法官问Mike,如果公布这些对天主教不利的档案,你还有编辑的责任感吗?Mike的回答,无疑是全片的中心思想:

那如果不公布的话,还有当编辑的责任感吗?

媒体也不是完人,他们在多年前就曾经不断收到零星的爆料,却从未引起高度重视。这个矛盾在电影中也得以反映,但现在不是追究错误的时候,结论仍然是开放式的。

在报纸发表的这一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这一刻,可能是作为新闻人最自豪的时候了。而后续这一年,他们陆续发表了近600篇报道。他们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会有249名教士涉案。被曝光的主要神父被判9-10年徒刑,第二年被同监狱的狱友殴打至死。

全世界的天主教会纷纷曝光相关事件,全球影响深远,天主教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

没有爱情,没有色情,没有炫目的特技,只有丝丝入扣的推进,紧张而隐忍的讲述,如果说还有什么,那可以看一看波士顿这个城市,没有几座高楼大厦的城 市,她的街道,born and raised,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们独特的波士顿口音,我爱的红袜主场,白帆点点的查尔斯河,一闪而过的,火红的秋天。

Boston Globe是大西洋边一座低调而普通的小楼,以国内各大新闻集团的装修标准,只能叫简陋。但他们却有完整的资料库系统,专门的剪报收集,牺牲个人时间,去为新闻战斗的勇气。他们是这样自信的一个团队,对每个陌生人说,公民报没有人看啦,凤凰报没有power啦。他们说,我来自Boston Globe,就像南方周末的记者,曾经引以自豪的那样。

因为案情发生在波士顿,所以在拍摄中也夹杂了很多本地的风土人情,到处是美国文化的梗。比如新主编在见Robby之前,学习的那本书叫做《斑比诺的 诅咒》(The curse of Bambino),就是困扰了波士顿红袜86年无法夺冠的魔咒,终于在本案的三年之后破除。四位记者去看球赛,大家轮流请喝啤酒,Ben说,除了曼尼没人 能把球打进内野吗?曼尼是红袜著名的slugger,挥棒就能打出本垒打,至少也是个double的那种粗胳膊。

Joe被教士带去在Back Bay Beacon街的家,那是在Dorchester长大的穷孩子,从未去过,也无法想象的富人区。

而我就住在臭名昭著的吉欧根神父被调去的新天主教堂旁边。我几乎天天经过那个教堂,难以想象他在那里又性侵了几十个孩子,这些全被写在当年的报道里。

《聚焦》获得了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剪辑以及最佳男女配角六项提名。这个电影没有主角,每个人都是故事的重要部分,它基于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完全真实的一群人,角色与现实中的人一一对应。

在youtube上有一个视频,由BG聚焦团队的每一个人介绍自己,我得以看到他们真实的样子,他们长相普通,褪去了片子里的明星光 环,仿佛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美国人,真诚而有幽默感。当每个人都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最后Matt Carroll举起手,“Johnny Depp!”

那时候,我都笑出了声。。。

提供一个观看的链接,在阅读原文里,不知道是哪里的网站,我看是很流畅的。

图片来自视频截屏。

波士顿有一家独一无二的书店

Feb 28th, 2016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one comment »

1949年,Ken的父亲买下了波士顿城中心West Street(西街)的一家旧书店,专门卖二手书,1950年的时候,生了他。他父亲说,Ken学会的第一个词,就是book。

Ken从上小学开始,课后就在父亲的店里帮忙。和父亲一起工作有巨大的压力,他每周会被解雇好几次。

后来,他考上了Umass Amherst,学化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威斯康星大学的PhD,继续化学研究。Ken说,如果他父亲再年轻十岁,或者身体再好一点,Ken很可能就成为一位化学家了。

但是Ken的父亲在1973年,得了一场严重的心脏病,Ken没有办法,决定休学一年,帮助父亲把书店开下去,然后的四十多年,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间书店。

这家书店始于1825年,是美国最古老的书店之一,在19世纪,美国文学和思想繁荣的年代,霍桑和爱默生都是书店常客,霍桑还娶了店主的二女儿。书店本来在Brattle Street,也因此得名布拉托书店,现在,它坐落在波士顿最中心的地方,北边是州政府,东边是downtown crossing,西边是波士顿公园,南边是Chinatown。他们搬了几次家,才最终到了西街这里。

1980年的一天早上,Ken接到消防队的电话,告诉他,布拉托书店的五层木质楼房,被夷为平地。

一夕之间,什么都没有了。

Ken租了街上隔了几个门的房子,这时全波士顿的人都闻讯赶来,捐献了很多旧藏书,连市长Kevin White都拉来一车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被烧成灰的西街遗址上,Ken把书摆在露天的折叠桌上,又开始了书店的生意。

四年以后,他买下了烧毁的空地旁边的三层楼,在一二楼,卖普通旧书,三楼卖稀有的古董书。这个决定使他的书店可以一直开到今天,因为这几十年来,波士顿城中地价飞涨,租房子开书店的,都支撑不下去了。书店得以存活,全赖于自己拥有这片空地,和这个三层楼。

楼旁边的空地,墙烧黑了,Ken保留了它们原来的样子,只不过在墙上画了十几位作家的巨像,有纳博科夫,阿西莫夫,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卡夫卡,还有美国作家海明威,霍桑和诗人叶芝等等。

在那一片空地上,仍旧是几十个摆满书的活动书架,上面插着一元,三元和五元的标签,写着请到屋里付款。

Ken今年六十五岁,头发灰白,深陷的眼睛像海洋,只要开口说话,便是微微笑着。

我第一次见到Ken的时候,他站在书店的收款台后面,接过我递给他的信用卡,那次买的几本书,都是大开本绘画作品集,不到二十块钱,他还送了我几张书签,仔细地夹在书里。

我回去看网站才知道,他就是书店的老板。他的网站上还有两位店员的谈话,Ken的妻子Joyce,也在这里工作。Ken说,他们有6到8位员工,每个人都必须体魄强健,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去顾客家中买书,每个人每星期都要搬几千本书,没有劲儿是做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的。还有大学教授来他这里应聘工作,一做就是一年,为了有更多机会淘这些书。冬天顾客少,有的员工会请几个月的假,到东南亚去,研究人类学。

我和Ken约了一天,聊了两个小时。我问他经历了这么多,有没有打算写本书,Ken说,他自己很会聊天,但不是个好的作者。他有个女儿写得很好,但是她去了内罗毕,另外一个女儿在做社工。我问Ken为什么女儿不来店里帮忙,Ken哈哈笑了,和父母一起工作的压力有多大,他自己是知道的,不愿意来就算了,趁他自己还能做。但是他把很多顾客的故事记下来了,如果将来有机会,就讲给女儿听,请她写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有些顾客,从年轻的时候就来买书,一直到老。Ken说,年轻人到他的书店,往往会成为布拉托书店一生的顾客。

即使现在有了internet,即使Barnes and Noble就在旁边几步路远的地方,对他的书店生意丝毫没有影响,反而拓展了他的生意范围。因为,去Barnes and Noble买的书,和他的书店买的书,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甚至希望这一条街上都是旧书店,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淘旧书。我说,就像大家都去Chinatown吃中餐吗?Ken说,没错。

那些普通的旧书,每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会被摆在大书店的书架上。旧书从世界各地来,各种语言的都有。

而书店的三楼,则是真正的古董书。Ken是美国古董书的著名人物,有着各种协会的头衔,定期去参加古董拍卖。他也会做各种巡回演讲,每月还要去各大图书馆做讲座。

Ken拿出一页巨大的纸让我看,这张纸是古滕堡印刷机印出第一本圣经之后的第二十五年印的,这张纸来自1480年。他的店里卖80美元。

Ken说他记得三十年前,他和妻子得到了一本关于印第安人的摄影书,那整个周末,他们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一页一页地翻看,但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拥有它。后来这本书卖了125,000美元,当然,现在这本书的价值早超过百万。

Ken还有很多很多几百年前的书,皮革封面经过漫长岁月,反而透出独特的古朴。这些多数是给收藏用的,摆在书店的三楼出售。拥有这些书的人,并且读得懂的人,他们该是多么渊博和富有啊。

(我翻了几页Rabelais,全都不懂。。)

拉伯雷

勃朗宁诗集

红色的都是各种古版圣经

Ken还收藏了很多现代书,他说书的价格不能完全以时间来计算。有塞林格签名的《麦田捕手》,要卖到一万美元以上,因为塞林格从不给人签名。而第一版的哈利波特,没有签名也可以卖到四万美元一本。

二楼的墙上,都是各种书的海报,有SOLD标签的,都已经被卖掉。这张甘地签名的照片,卖了三千美元。

古董书买的人很少,Ken说如果没有人买,他就自己留着。一楼二楼的书,如果卖不掉,就摆到室外去卖,室外再卖不掉,就免费送了。

至于室外的书怕不怕丢,Ken说他们装了几个监控的摄像头,但很多都不灵,店员也没有时间看着,所以,要拿便拿走好了,回家读了就好。(楼主这可不是鼓励大家来书店的时候那什么呀。。。

在美华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Feb 28th, 2016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3 comments »

前几年我听说,在大波士顿地区有二十万华人,这几年来的人越来越多,恐怕早已超过这个数字。纽约比我们华人多,多得多,内布拉斯加等内陆省份,肯定比我们华人少,少很多,麻州处于中上水平,因为有天下无敌的加州嘛。

这些华人包括了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东南亚华侨等等。其实,在美国人心目中,两岸三地早就统一了,统称Chinese。甚至日本人韩国人,不说话也会被当做中国人,毕竟我们长得太像了。就像中国人仅看外貌分不清德国人,英国人,丹麦人一样。但我们自己是分得清的,走进韩国超市,很容易知道哪些是韩国女人,哪些是中国女人。大家的气质不太一样。。。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过春节奥巴马总统也会送来祝福,他说的不是祝中国人春节快乐,而是说祝所有庆祝农历新年的人,新年快乐。他始终记得小时候在夏威夷,看到放烟花,游行的场面。

在纽约这种华人众多的地方,春节当天,学校甚至还放一天假。今年麻州的初一,是老天爷安排了一场大雪,没法上学上班。而且,除夕还有超级碗,也算是美国的春晚了。

波士顿有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叫志敏。不知道这二十万华人有没有人不认识她。我认识她很多年,没有微信群的时候,就看她整天忙活,有了微信群,她就更忙了。

志敏是我认识和知道的中国人里,唯一一个比总理还忙,比雷锋还雷锋的,她又善良又热心,除了平时的团购活动,帮人找房子介绍工作当红娘,帮商家找下家,帮用户找上家,在春节的时候,她还组织各种晚会。

志敏是北京人,去年拉我去了一个北京牛人微信群。大家不仅去了一家日本料理店聚餐(大多数美国的日本料理店都是中国人开的,不算支持日本人啦),还在剑桥文化中心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联欢会。

剑桥文化中心平时是中文学校,也办一些活动,比如纽约领事馆人员离馆办公什么的。有的聚会则是租图书馆场地,礼堂,也有租教堂的。

规模最大的,就是包个酒店,几个华人组织一起搞。有摄影展,演讲,有宣传,摄影协会还为人照证件照。晚上在宴会厅,再摆一百桌酒席,纽约的副总领事来讲话,各界议员讲话,请专业演员来表演,连主持人都是字正腔圆的董卿调儿:“亲爱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如果没有组织赞助,大家就自己张罗。各村都有自己的微信群,大的村子一搞活动,可以有三四百人。这是纵向的,横向的晚会,就是类似台山人晚会,四川人晚会,湖南人同乡会,清华校友,哈佛校友等等,覆盖从罗德岛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华人。

村里聚会典型的搞法就是一人带一个菜,大家提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接龙,报菜名。我到剑桥文化中心的时候,志敏他们已经把桌子摆成了长方形的一圈,上面摆好大家带的菜。

大家拿着纸盘子排队,像自助餐似的把好吃的巡视一圈。志敏他们几个站在圈子中间,负责帮大家挑起面条,分鱼肉,把每个驴打滚一分为二,万一前面每人都拿一个,后来的人就不够了。

那天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虽然都是家常菜,但看得出,大家花了很多心思做的。我做的东西最简单了,就是十磅鸡翅,腌过再用烤箱烤。没有平时在Grill烤的好吃,但也很快被分光了。毕竟人太多啦,来了至少有两百人。

然后演出就开始了,有国内来的歌唱家,舞蹈家,还有说相声的,打快板的。还有学中国舞的小朋友集体演出。场下好多观众热烈鼓掌,台上的一板一眼,虽然不能和央视春晚比,但那份绿叶对根的情谊,是非常真挚地。。。

在演出中间,志敏给了我一百个红包,每个里面装了一块钱,让我发给来参加的小朋友。

我找到那些拿着手机坐在墙角打游戏的小孩们,和他们说,这个红信封,叫做红包,中国人过年都互相送红包的,来,拿着,和我说谢谢,恭禧发财。

那些小孩眼神茫然地接过去,说,谢谢。后面说什么?我说,恭禧发财。他们就说,恭禧发财。

还有的小孩说,谢谢,我不要。我说这个是good luck,拿着吧。小孩就拿着往口袋里一揣。

我发了几十个出去,还剩下好多,跑去问志敏,小孩基本上都有了,剩下的发给老人家吧。志敏说好,你就发吧。

我找到看节目的那些老人家,说大爷大妈,过年好,恭禧发财。那些老人家就高兴地收下了。

看到我发红包,还有一些不那么老的男女也走过来要,问怎么不发给我。我说志敏让我发给小孩和老人的,我先发,有剩下的再给您。这样一说,要红包的基本上就都回去了。但也有一个人说,那你刚才发的那个人也不是老人,怎么给她不给我?

我连忙说:“啊?有吗?那位应该挺老的呀。。。可你看起来这么年轻。。。”

我是不是太机智啦?

后来见到些刚才拿过红包的老人家,把红包放口袋里,又来找我要。我一律给了。其实去的人很多,但一百个红包发了半天,手上还有一堆。

节目演到一半,主持人开始为今天带来的美味发奖。念到三等奖的时候,居然还有我的鸡翅,我乐坏了,上去和其他得三等奖的人,举着组委会发的宜家小花瓶,对着观众咧嘴傻笑。

和其他有领事致辞的大型晚会一样,我们这个小小的北京牛人晚会,也有一些领导致辞。我遇到了几个以前认识的人,还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有位老中医加了我的微信,从此看他在朋友圈谈养生,过年过节,一定会收到他的问候。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所有的中国人集会都差不多。

之后在微信群里大家还是和以往一样互相问候,发段子,发早上好,开心每一天的动图。有的时候也会有人发这种:

“请大家注意,小日本抵制金陵十三钗,我们也要让他们的票房是零,是中国人就把这条转发出去,转十个群就有QQ黄钻,blah blah…”

然后也会有人说,我在日本住了十年,日本人不像你说的那样。。。

然后就会有人说,你都变成汉奸了,自己还不知道呢。。。

然后就吵起来。。。

直到群主出来说,不要人身攻击,不要设计政治敏感话题,不要这,不要那。。。

我默默地退了群。

今年还有朋友自制香肠和腊肉和腊排骨这些年货,很多邻居都去买,买回来也在群里赞好吃。他过年也要忙一阵了。

至于中国人自己在家,除了吃饺子,还是吃饺子啊。最多是请朋友来吃饺子,今年还有纽约的朋友大老远过来吃饺子。要不然就是火锅,costco有很好的羊腿,中国店有白花花的百叶,一切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春节晚会我是没看,除夕去看了一场音乐会。现在很多美国华人家里都有小米盒子华为盒子,别管什么样的春晚,聚在一起,看个气氛也不错,大家都挺高兴,再主旋律的春晚,对海外华人也是莫大的安慰,飘洒一片赤子心。

一边看春晚一边打麻将的也有,我们这里还有黄飞鸿,有海底捞,还有王家渡,思念牌汤团,足够大家过一个思乡的春节。

和国内比,也有微信红包,大家热热闹闹地在群里抢。经常有500人群,早上有人发了一个拼手气红包,总数一个,手气最佳的人的人拿了一分。

想家还是很想的,不过,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然后就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刷刷朋友圈,想象一下国内过年的滋味。

今天破五,再吃顿饺子。这年,也就算过完了。


一切如常。

珍惜来临的一年 费玉清;杨庆煌;邓妙华;名洋 – 80年代巨星再现

每当变幻时 便知时光去

Feb 28th, 2016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3 comments »

每当变幻时 杨千嬅 – Meridian

这是一首粤语老歌,听得懂歌词吗?

懷緬過去常陶醉

一半樂事 一半令人流淚

夢如人生 快樂永記取

悲苦深刻藏骨髓

韶華去 四季暗中追隨

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啊……

常見明月掛天邊

每當變幻時

便知時光去

懷緬過去常陶醉 想到舊事

歡笑面常流淚

夢如人生 試問誰能料

石頭他朝成翡翠

如情侶 你我有心追隨

遇到半點風雨便思退

啊……

常見紅日 照東方

每當見夕陽

便知時光去

今天只想说这首歌。

一个叫看看的女孩,前些天发给我这首歌。我听了又听,总是想起《志明与春娇》。其实二者没什么关联,除了杨千嬅。

喜欢《志明与春娇》的人很多,但我敢打赌,他们各怀心事。每个人看这类电影,都在代入自己的处境,说到底,看的还是自己。

听歌也是一样,特别是中文歌,歌词写得再不好,就更没什么可听的了。所以,可以传唱的中文歌,一定因为歌词写的好,比如《同桌的你》,比如这一首。

方恨少做了一期电子杂志,他梦想了多年的杂志,在他那个叫做“旧闻”的公众号上。我和他要了预览,看到了这首歌的一些故事。不知道他是否会开赞赏,我等着在除夕夜去按那个按钮。阅读原文里,是他去年的总结。

就是时光变换,就是崭新一年。韩Q你说得对,想到每一天都是新的,就会兴奋起来呢。。。

今天下雪了,大地昨天还绿草如茵,转眼变成了一片纯白。大自然就像一位很厉害的魔术师,让天气预报员完全无法抗拒。

后来太阳出来了,把白色又染成金黄。

我住的地方,前后有很多橡树,我把他叫做十二棵橡树庄园,每到季节变幻,便有不同的光影出现。


去年是这样的。




今年有一点不同。因为更多的树枝又长了出来。

我站在阳台上,看天上风云变幻,每五分钟按一次手机。

后来外面就暗下来,漫天披挂了群星。


无论如何,还有一天,这一年就过去了。

土拨鼠说,春天要来了

Feb 3rd, 2016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one comment »

每年二月二号,在美国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叫做Groundhog Day,土拨鼠节。

在二十三年前,有一个著名的电影,叫《土拨鼠节》。十几年前,有一个人,用报纸包了一卷这个电影的录像带给我,放出来还是冬天的样子,满屏幕都是雪花。

那是个有意思的电影,如果有人生的一百不可错过,这肯定是我的其中之一。

那些演员,今天都老了一些。

Bill Murray

Andy MacDowell

CHRIS ELLIOTT

图片来自:

http://www.intouchweekly.com/posts/groundhog-day-where-are-they-now-89465

好,言归正传。

再不喜欢老鼠的人,也会喜欢土拨鼠的,它比老鼠大,比老鼠胖,比老鼠萌。每年十月的时候,土拨鼠在很短的时间内,吃上一大堆东西,迅速地胖起来,然后挖一个地洞躲进去,开始冬眠。

这一觉,一直睡到来年三月。

中国人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就是,如果八月十五看不见月亮,那正月十五就会下雪。土拨鼠,在美国起类似的作用。虽说睡到三月,但有的土拨鼠在二月的时候,会从洞里钻出来,在清晨的时候看看地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如果看不见影子,就说明春天马上要来了。如果看见自己的影子,换句话说,那天早上大太阳,他们就扭着胖屁股钻回洞里继续睡,因为这样的天气,距离春天的到来,还有六个星期。

美国加拿大各地都有这样可以预测天气,知道什么是高积云,每天早上在公众号上贴一张天空的土拨鼠。。。其中最有名的一只,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Punxsutawny,名字叫Phil。

今天早上,Punxsutawny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那些德国后裔的绅士们,将要向Phil问卜。据说这个仪式上只能说德国土话,谁说英语,要被罚钱。


主办方还是说的英文,他们围住了一个树洞,里面锁着他们镇的宝贝Phil.

两位绅士开了门,叫醒里面睡觉的大仙。

Phil出来了。

Phil被摆到台子上,大家就问,Phil,怎么样,有结论了吗?。。好,我知道了。

主办方就宣布,Phil说了,他没看到自己的影子,春天很快就来了。

Phil一副坚毅的表情,对着欢呼的人群点头示意。

图片来自视频:

http://pittsburgh.cbslocal.com/2016/02/02/all-eyes-on-punxsutawney-phil-as-annual-prediction-nears/

春天就这样来啦!

纽约的土拨鼠名字叫Chuck,也这样说。但麻州的土拨鼠Ms.G早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麻州的冬天,还有六个星期。

现在土拨鼠也上网了,他们分别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上,公布了春天的消息。

所以,今天早上我去问北京那只贴天空的家伙,有没有看见自己的影子的时候,这是他的回答。

有没有看到一个胖胖的影子啊?

没有。。。

那么,北京的春天马上也要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