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村庄
我一直对山东很有好感,不仅因为自己的山东血统,也因为认识的山东人大多朴实善良正直,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品格在山东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王佩就是山东人,是此人种的代表。但他笔下的山东风物志——《我们的村庄》却如此负面而苍凉。每每观看之余,会在心里追问,山东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是真的吗?我很少看到有关农村的文字,当年看到一本《白鹿原》,捧着它不眠不休,惊为天人。阿城的书不算是写农村的,那是一种生活禅。早期的农村作家,刘绍棠赵树理之类的,几乎每看过。再后来看到一些余华的书,也有陈忠实的力量。可惜《兄弟》的下半部过于荒诞,并且引用了很多俗不可耐的段子,让我失望了一些。余华可不是俗人,怎么能像那些演小品的,抄网上的段子呢。
而《我们的村庄》则非常真实,每一小段都能独立成章,可以扩展开来,写一本关于山东农村的书。让读者不要一看到农村,就想到陕北,尽管也许实质上差不太多。
谁说王佩的文笔不好?正是这样真实而不加雕饰的文字最有力量,可以把思考和决定权留给读者。很羡慕他,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经过世上这么多的沧海桑田,在吸收和消化它们的时候,能够培养出何其丰富的心灵。我一直在劝说他继续写下去。前几天在Gym里走路,翻开王佩的新文《我听见呜咽的风刮过故乡的房梁》,用了四分之一英里的时间读完,却思考了四英里那么长的路。为什么会知道是一辆运棉花的车经过,为什么黄狗会咬孩子的屁股,为什么都是婆婆和媳妇。为什么我看到孩子的遭遇,就忍不住的要流泪了。张枣让人们记住了一句话:
每当想到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我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世界本来就是十万个不为什么。
我就在那里走啊走。
路啊路
飘满红罂粟
看了王佩的文,感觉就象你说的那样,”用了四分之一英里的时间读完,却思考了四英里那么长的路.”
nana加油,累的时候就驻足看看风景,但我愿意相信,你永远不会后悔,永远不会停步不前。
小胖,好励志啊。
感动死了。。。。
谢谢。
我一定不辜负你的话。
你看,你老劝王佩继续写:我呢,老劝你不要停…
这多少有点儿类似,是吧?
莫停,杯莫停啊。。。君不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再不相爱就老了。
写着写着就老了。
人生不过如此,一樽还酹江月。
什么乱七八糟的。俺也插一杠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去年看了本关于农村的书《中国村庄在梁庄》,还有自己无数次回老家,感觉乡村的社会问题真的很大,乡村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好像己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了。苦的最是老人和儿童了,北方村庄和南方的差又是很大的。唉。
Littletree,那个书是大老师出的,听他说了。
叫做《梁庄在中国》,今年会出一本《中国在梁庄》。
听他说是非常好,所以下一本还没有影子呢,就给了作者xxxk的订金。
我去找来看看。一定。
谢谢你的推荐。
梁庄那本书列出了北方农村的很多问题,留守儿童,乡村环境的破坏。但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让人感觉悲凉,农村没有希望。但四川地震过后的重建,比如我们老家的小镇完全照丽江的方式重修发展旅游,在基础建设,公共设施方面提升很大,许多当年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归了,乡镇有了另外一种蓬勃的活力,人口回流新增很快。这样说的话有些CCTV了,我看完梁庄时真有个冲动回想四川去写写南方的乡镇,自己刚好在深圳这么多年的所谓白领生活有些厌倦。也许在现实里,家乡己不是自己心底那个纯真的田园之地了,而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可惜自己也没有梁鸿那样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所以,就只是冲动的想了想。。。
Littletree,最近看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谣传,说14亿灾后重建款被挪用。你们那里的情况不同于大部分中国农村。
我想中国的农村要发展,可能需要开辟一条新路。中国的情况太特别了,外出打工的男人多了,家里剩下的问题也严重。这样的发展是不健康的,早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不过写这样的东西确实太难了,这也是农村状况不被重视解决起来有困难的原因之一吧。所谓民主素养,应该也包含一条,让更多的人声音可以被听到。
千万别嫁山东、东北男人,大男子主义严重,婆婆难搞
呼叫方恨少,呼叫伊拉克。。。。呼叫人十一。。。。
山东男人还好啊,我觉得多数比较忠厚。
要说心疼老婆那上海人天下第一。
杨海鹏那样的真是不知道怎么搞的。。
呃 我这么说太片面了。不过可以看当地过年吃饭,女人是不是不能上桌,或者要在厨房单开一桌。
听说过一例,男方是东北农村出来的,夫妻俩结婚很多年了,感情挺好的,男方在家里做家务也挺勤快。有一年,男方带媳妇回了趟东北老家过年(是第一次,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回来后,两口子差点儿离婚。那以后,女方逢人便讲,千万别嫁东北人。还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听说的了,具体的细节,记不很清楚了,但是此事的确有关吃年饭,女人能不能上桌的问题。
小胖,买买提家庭版是不是有超级多这样的事例,说凤凰男还是什么女的,好多问题,过去经常听人谈起那些著名的案例。
我觉得门当户对,某种程度上真是稳定婚姻的一种保证啊。
那可是俺认得的人。我上中学的时候,哪里有买买提呀。
对呀,门当户对不是一定的,但通常是最省心的。中国的文化,小家庭和大家庭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西方紧密得多,所以选老公的同时,也要注意选婆婆,这是没错的。当年还没结婚的时候,偶或感情也出现小波折,但是每每仔细斟酌之后,觉得这样的男朋友,也说不准还有机会找到,但象这样好的未来婆婆可真不容易寻啊,所以就劝慰自己,没办法,只好就这么将就一下吧。
鄙视,BSO婆婆,另鄙视害我邮箱中招。
你就是没抢到nana的板凳,所以妒忌我,我不跟你计较就是啦。
邮箱中招的事,我都鄙视自己180回了。那天我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补发了40来个e-mail,累死我了,好好的一个星期五下午。
小胖,嗯嗯。你的婆婆观点,我可以作证。一看这老两口,就是那种特别nice的人呢。
你婆婆问,我旁边的那位,你们俩有几个孩子?把我给窘的,简直想嗷嗷叫啊。哈哈。
哈哈,笑。
原来你是冲你婆婆嫁的人。真是有眼力
这是常识吧。那时候,看过个报道,上海某青年,到女朋友家看未来丈母娘。见到未来的丈母娘花枝招展,进屋就跟女朋友说,咱们吹了吧。
虽然女儿不一定全象妈,但是家教的确影响人的一生
这么说,刘晓庆的女儿嫁出去还有困难了。。。
刘晓庆有孩子吗,净是人家编出来的吧。不过要是老丈母娘,老婆婆妖道,不招人待见,一般老实人还真不愿意吧。用句话说是物以类聚
真是的农村生活可能比好多作家笔下的描述都要精彩。梁鸿的《中国再梁庄》说的是农村三十年的变迁。但是其实在变迁之中那些贫瘠的岁月里,也有很多农村的故事。至少我生在的农村是那样。
是啊,所谓生活永远高于艺术。
这就是我每次看农村题材的感受。
nana,我会继续写我们的村庄,为了拿逝去的和留下的。
农村是另外一个中国,某种意义上,是原生态的中国。你无法想像,在距离北京400公里,距离大海3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飞地。法律在这里无效,势力和拳头才是硬通货。
王佩,这样的地方中国肯定还有。
我不知道飞地是什么,还去google了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81723.htm
是哪里?我回北京去看看。
阿姐,想看农村的啊?回头我也来写。我生长的南方农村人情物事。
小宝,你之前写的我看过呀。写挺好。我要是四川人估计就会觉得更好,那些话我读起来磕磕绊绊的,要是配音讲出来,障碍就少多了。
我下回写普通话版本的,大人的事。不写小孩子那种嘛。就无障碍了。
看了他写的东西,里面很多都似曾相识。大概全中国的农村都是这样,各地的故事也大同小异吧。
到处都这么多意外和死亡吗?这是我最想不到的。
起码那个在牛蹄坑淹死的事我们那里也有。还有那年忆苦思甜,老张跳到台上,憋红脸说,地主老财狠呀,到过年过节,农忙时候才给我们肉吃。然后,下句就是,最苦62年,吃黄豆吃的拉不出屎了(那时候老张在保管粮食呢)。
我一直以为你是闽南人的,想不到是山东的。我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老乡了。
啊,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呵呵。
我也不是山东的。我也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啊。
nana去看邹静之的九栋吧。文笔相当好,尤其让人不能自已
好,邹静之写的我都没看过。
一直以为是我们同学她爸,人艺的?可能搞错了。
乡村彻底完了。过几年农民也完了。
深夜过来瞄了一眼你的博客,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