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记录 Category

琼·贝兹的随风往事

Nov 5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36 comments »

琼·贝兹是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长长的黑发中分,十几岁时就出落得惊人的美丽。和学校里其他的白人姑娘不同,虽然母亲是纯正的苏格兰白人,但琼的肤色微黑,这遗传自她的墨西哥裔父亲。她身上散发的异国情调既像吉普赛女郎,又像一位波希米亚公主。

Joan Baez

Joan Baez

琼出生在一九四一年的纽约,那时候的美国,种族歧视还非常严重。皮肤黑的琼姑娘,自然也不受欢迎。就连琼的妹妹咪咪,因为自己肤色白皙,也在刻意躲着姐姐。环境造就了琼叛逆的性格。

五零年左右,美国还十分惧怕苏联。学校里常有类似中国早期的防空演习。老师对大家说,苏联的原子弹时刻都会发射到美国,你们听到警报,要赶快离开学校走回家去。琼怀疑老师的说法,通过自己计算速度与距离,得出结论,如果原子弹真的来了,警报所给的时间不够她走回家。于是,在下一次警报来临的时候,所有同学都出去了,琼却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听了她的理由,老师们哭笑不得,校园内被怀疑潜入了共产党分子。琼也因此上了当地的报纸。

很多人一辈子没上过报纸。但有的人天生注定就是明星,媒体的宠儿。

一九六二年琼二十一岁,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封面。她那时已是家喻户晓的民谣皇后。

em2hno0srtwgeg2r

1962年11月23日时代周刊

那时候美国民权运动高涨,琼的拉丁血统和异域风情大放异彩,她独立,反叛,且深具个性,她怀抱一把吉他,嗓音清澈亮丽,青春洋溢的形象征服了观众。

要说琼的演唱生涯,还是从波士顿开始的。中学毕业后,琼全家从纽约搬到波士顿。哈佛广场的民谣演奏,激发了琼的极大兴趣,加上作为物理学家的父亲,常带她们姐妹三人去大学生驻足的咖啡馆,那里有很多民歌手的表演。琼进入波士顿大学读书以后,就开始了她的音乐生涯,在咖啡馆演唱。她第一次商业演出,在著名的垮掉派俱乐部Club 47,周薪十美元。

虽然垮掉派(Beat Generation)在今天以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作品出名,但他们当年被社会认识的标签,却是吸大麻,流浪者和当小偷。琼在垮掉派的俱乐部演出,对垮掉派的厌恶可是毫不妥协。这种正派的形象,也为她赢得了一些名声,虽然琼从来不在乎这些。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不会忘记阿甘的初恋女友Jenny,她在乱哄哄的酒吧里面唱歌,台下的人让她愤怒。Jenny唱的歌,就是Bob Dylan的著名作品,《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Jenny在电影里的歌声,就来自琼·贝兹天使般的嗓音。这是一九九四年的事了,后话不提。


Blowin’ in the wind 视频 white dove那句翻译错了。

不久,台下来了一位胖乎乎的观众。他就是美国民歌界最著名的经纪人,Albert Grossman。犹太人灵敏的商业嗅觉,让他在咖啡馆演唱的琼身上,立刻闻到金矿的味道,于是,这位格罗斯曼先生使出了他的惯用伎俩,“每周二百美元,签你二十年,跟我走吧。”

这一手相当厉害,魔术强生后来也被此招套住,乔丹年薪三千万美元的时候,强生还是吭哧吭哧年薪一百万。他每天肯定一边打球一边骂,通货膨胀太他妈的邪乎了,经纪人也太他妈黑了,撞我内胖子挣的也太他妈多了。湖南卫视的天娱也如法炮制,签了一堆超女快男的长期约,但出价很低。

每周二百美元啊,五十年代。但世界上就是有一种视金钱为粪土的姑娘,琼没有答应。她志不在此。

琼还是无法阻挡地出了名,美国著名的唱片公司纷纷争夺她的作品出版权。但琼出人意料地选了一家很小的唱片公司,Vanguard,前卫唱片,因为他们制作唱片的水准很高。琼也找到了另外一个经纪人,他们的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却履行了很多年。

在这之后,琼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在六0年以前,只是纽约格里尼治村的众多民歌手之一。类似北京的宋庄或者草场地,格林尼治村是五六十年代民谣运动的大本营,充斥着咖啡馆和民歌手,卧虎藏龙。大家热议人权,同性恋,战争,贫穷这些政治话题,和村外的祥和世界格格不入。鲍勃迪伦在这里认识了漂亮的女友Suze。

琼见过鲍勃演唱,当时全无印象,只是对迪伦打她十四岁妹妹的主意不满,告诉妹妹要警惕这个人。六三年五月,又在加州的蒙特利爵士音乐节上见到他,认定鲍勃迪伦的艺术成就非同凡响,于是,琼邀请鲍勃去自己在乡下的小房子住几天,专心写歌。这是琼与鲍勃关系的转折点。

鲍勃欣然前往。几个星期和琼的朝夕相处,鲍勃对Suze已经没法解释了。Suze开始不相信,骄傲的鲍勃会爱上一个比他名气大很多的姑娘,其次,坊间传说琼是女同性恋,因为之前她和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好过一阵。但这次Suze错了。

鲍勃迪伦几周后回到纽约,他的第二张专辑已经面市。封面是早已拍好的照片,微笑的Suze挽着寒风中缩着脖子的鲍勃迪伦,行走在格林尼治村满是积雪的街道上。这张专辑给鲍勃带来了荣誉,成名加速了他与苏珊的分离。

2006_04_arts_freewheelin,jpg

Bob Dylan的第二张专辑封面

两个月后,在罗德岛举行的第三届新港音乐节(Newport Festival)上,琼演唱了很多鲍勃·迪伦的歌,并热情地向观众介绍鲍勃。音乐节的场面热烈,创作丰富,来演唱的人都成为后来民歌界有名的人,作为第一届音乐节就被捧红的民谣皇后,琼不遗余力的推介,把鲍勃的声望,推到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琼积极的推进人权运动,作为马丁路德金的好友,每次都为他的演讲站台演唱,利用自己的魅力号召群众。在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琼和鲍勃迪伦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华盛顿游行。他们演唱了很多抗议歌曲,那一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800px-Joan_Baez_Bob_Dylan-1

Baez和Dylan在著名的华盛顿大游行中

琼在之后加州的巡演中也带着鲍勃·迪伦一起游走。可加州的音乐水准比东部要落后,没人认得这个小伙子,观众是来看琼的,只要鲍勃上台就落得嘘声一片。想想看,王菲开演唱会,半场都是李亚鹏献丑,王菲躲后台发微博去,那观众不嘘才奇怪。可是琼根本不在乎这些,就有一种人视金钱为粪土,视名气为浮云,打定主意为理想奋斗终生。我们俗人,真不理解。事实也证明,琼的无私,是正确的。一个划时代的歌手,就这样诞生了。

鲍勃·迪伦在进步,他开始尝试摇滚乐和电子乐。而琼则一直抱着木吉他唱民歌,尽管她的吉他弹的越来越流畅,但唱的歌始终停步不前。两年后,鲍勃带琼去英国的演唱会,没有请琼上台与他一同唱歌作为回报。本来摇滚与民谣,已经搭不到一起。而且,琼在伦敦旅馆的房间里,看到了鲍勃·迪伦,还有他以后娶为妻子的那个女人,他们在一起,琼转身离去。

他们的恋情以结束Suze开始,到琼被终结,也仿佛是一个轮回,但鲍勃和琼彼此都不讳言这段爱情,也会在各种场合赞扬对方。琼还在唱着鲍勃·迪伦的歌,发行了整张专辑叫做Baez sings Dylan。但结束了就是结束了。琼继续为人权,战争贫穷而站,她甚至在越战中跑去河内体验生活,在圣诞夜为死囚守夜。这种激进的态度,最终让她选择了民运人士社会活动家David Harris。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动荡不安的,也是丰富而完整的。无论政治军事还是音乐文学,都有大批人才涌现,他们之间的空间维度可能只有一度或者二度,互相之间都认识,且交往程度极深。大卫·卡默尔和威廉·博罗斯一起吸鸦片,艾伦·金斯堡帮杀死大卫的卡尔藏匿凶器,凯鲁亚克和艾伦·金斯堡又与鲍勃·迪伦关系密切,同时他们还帮助马丁·路德·金大声呐喊。这种情况,古有萧峰慕容复,今有盖茨乔布斯。大家都一个圈子,彼此竞争又互相烘托,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逆境中寻找出路,从而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丰富画卷。

到了七十年代,琼曾经结婚又离婚。鲍勃经过艰苦的戒毒,七三年以后才慢慢重返舞台。琼和鲍勃分离了十年,他们可以彼此在新闻里看到对方,但始终没有私下联系。终于在七五年,鲍勃打了一个电话给琼。那夜之后,琼写了她最著名的歌曲《钻石与锈迹》(Diamond and Rust)。这首歌像诗一样美,娓娓诉说着他们的爱情,琼的歌声像云雀一般空灵。

http://www.xiami.com/song/2039470

我试译在右边。

Well,I’ll be damned, 天哪,我算是完了
here comes your ghost again, 你的幽灵重现
but that’s not unusual, 不过,这也没什么了不得
it’s just that the moon is full, 只因今夜月圆
and you happen to call. 而你碰巧来电

And here I sit, 我在这儿坐下
hand on the telephone, 手捧着电话
hearing the voice I’d known, 听着曾经熟悉的你的声音
a couple of light years ago, 好几光年的距离
headed straight for a fall. 拉着我的心直到坠入深渊

As I remember your eyes, 我还记得你的眼睛
Were bluer than robin’s eggs, 比知更鸟的蛋更蓝的蓝色
My poetry was lousy you said, 你说我的诗很糟糕
Where are you calling from? 那此时你在哪里呀?
A booth in the midwest. 中西部的小电话亭-你告诉我

Ten years ago,那是十年前了吧
I bought you some cufflinks,我买给你一些袖扣
You brought me something, 你也给我一些什么东西
We both know what memories can bring, 我们都知道回忆带来什么
They bring diamonds and rust, 他们带来了钻石,与锈迹

Well you burst on the scene, 好吧你闯入了世界的布景
Already a legend, 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The unwashed phenomenon, 你未被侵蚀的非凡
The original vagabond, 你这最原始的小混蛋
You strayed into my arms, 终于迷失,掉入我的怀中

And there you stayed, 你在我处流连
Temporarily lost at sea, 只如短暂消失在大海
The Madonna was yours for free, 现在我是你的
Yes the girl on the half-shell, 站在贝壳从海上升起的仙女
Would keep you unharmed. 让你平安,一如往昔

Now I see you standing, 此时我看到你在风中站立
With brown leaves falling around, 黄叶在你身边飘落
And snow in your hair, 雪花在你发际飞舞
Now you’re smiling out the window, 此刻你站在华盛顿广场边
Of that crummy hotel, 破旧的旅馆里
Over Washington Square, 向窗外微笑望去
Our breath comes out white clouds, 我们的呼吸穿越白云
Mingles and hangs in the air, 在空气中交织在一起
Speaking strictly for me, 对我来说
We both could have died then and there. 我们可能已死在这里,死在一起

now you’re telling me, 可你现在告诉我
You’re not nostalgic, 你从不沉迷往昔
Then give me another word for it, 那请你另找个词
You who are so good with words, 你那么善于玩弄字句
And at keeping things vague, 把一切变得模糊暧昧

Because I need some of that vagueness now, 因为现在我需要模糊掉往事
It’s all come back too clearly, 他们全部清晰真切地来袭
Yes I loved you dearly, 是的我曾如此真挚地爱你
And if you’re offering me diamonds and rust, 如果你给我带来钻石和锈迹
I’ve already paid, 我已然全部付清

琼写完了这首歌,和鲍勃·迪伦一同巡演。鲍勃在后台问琼,这首歌是不是为他而写。琼只说了一句,你以为是写给谁。

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琼和迪伦的后续,就是零星的相遇,不舍与怀念,最终在一九八五年,还是分离。现在二人都已经年过七十,回首那些模糊的陈年往事,应该别有一番滋味。

之所以想起来写琼贝兹,是因为我买了她周日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演出的票。同时也是因为读了袁越的书《来自民间的叛逆》,所以找来了琼的两本传记来读,《Daybreak》和《And a Voice to Sing With》,找来了她早期的音乐来听。如果有时间,我可真想写写鲍勃迪伦那个老头,虽然他已经被写的够多了。

有的时候在美国街头,特别是南部,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家,皮肤松弛,却满身刺青,骑着哈雷摩托,带着一个同样有刺青的老太太。这种老人,在中国是看不到的。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忙于建设,忙于文革。而同时代的美国青年,颓废的,激进的,文艺的,异彩纷呈。皱巴巴皮肤上的个个刺青,就是他们青春的印迹。

有人说人一生听歌的趣味,会固定在十五到二十五岁的年纪。那时候听的歌,影响人一生对歌的喜好。乔布斯在十五岁的时候,听的是鲍勃·迪伦,听的是披头士,他的iPod 中收藏了12张迪伦的专辑,7张Beatles专辑,6张 Rolling Stones的专辑,以及Joan Baez的4张专辑。

是的,乔布斯曾经热烈追求过琼·贝兹,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琼的特立独行,因为琼曾经做过他的偶像鲍勃·迪伦的女友。琼已经四十一岁了。乔布斯期待与她建立家庭,可令他苦恼的是,琼太老了,而乔布斯还想要一堆孩子。琼在乔布斯的纪念仪式上,和U2的Bono一起为远去的乔布斯演唱,她的歌是《Swing Low, Sweet Chariot》。

琼曾经对记者说,乔布斯告诉我,他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比贝多芬更好的音乐。琼贝兹大笑起来,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

阅读和锻炼

Nov 2nd,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37 comments »

虽然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少,但Google Reader仍然占据我每天阅读量的一小半。在GR里面找有价值的文章和深度分析,就像在一大盆歌乐山辣子鸡里面,挑出一粒炸得酥脆的鸡肉,越吃到最后,挑到的机会就越少,吃起来仿佛也更香。

昨天打开Google Reader,眼前一片浮肿,间距巨大,到处是青春华丽的留白,满屏豆瓣小清新,熟悉的按钮找不到,社会化分享项目全部消失,原来是改版了。放出一堆风声,心理生理上的准备都做足,见公婆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能说什么呢?

泡网改版时遭到大家怒斥,反对者大概就是我此时的心情。说动泡网改版回去容易,说动Google Reader可难咯。就这样吧,咱谁怕谁呀,凑合过,赋诗一首:

hufey能忍我也能
离开Google可不行
咱家帮主骑鹤去
果粉批评没心情

虽然不批评,但真的读不下去。让工程师改进用户体验,全国的青梅都笑了。子曰,割不正不食。这话我现在懂得,不是不食,是吃不下去,我这个人就是事儿多。习惯了GR的手势,快捷键,现在全不是那么回事,动辄一个翻页的空格,就把我1000多篇未读就mark all as read。烦闷之余,就把GR时间用来读书了。

没有免俗,我也在看乔布斯的传记,这个就不说。大家都在默不作声地看。传记之前被炒作的过火,破坏了我心里那一点点隐秘的美感,可读性还是有的,我甚至多买了本一版一刷的留给儿子。

我前些天发了个财,走前从中国运了很多书,在海上漂泊近两月时间,终于寄到本府。开箱的时候无比快乐,但家里没那么多地方摆,也没那么多时间一下子看完。看书这种事,和锻炼一样,非常奢侈。

在泳池里,我每游五十码的一个来回,就会望一下墙上的秒表,叹息一声,两分钟又过去了。二十个来回以后,一个小时过去了。跑步机自行车上,几英里过去,生命中的一个小时消失了。如果寿命因为锻炼而延长了五年,每天却又在锻炼中消耗了十年,到底哪样更好呢。

跑马拉松的同学告诉过我一个秘密,人跑到六英里以上,会进入一种harmony的状态,巴拉巴拉。我说,啊?要跑到六迈才有传说中的欣快感。。。

太久,只争朝夕。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但如何来定义美好,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的琼浆可能是你的毒药,秉持这个原则去理解别人,ai,其实也是奢侈的,基本上没可能。

我打不出来的那个ai字,吝色的独特口音,马达因为那个字,认出了堂前燕就是吝色的转世。吝色,如果你刚好在看,有一件事要让你知道,那么蓝和靠边,他们都在想念你。

Joey的学前班生涯

Oct 21st,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34 comments »

幼儿园阶段的最后一年,美国叫做Kindergarten,也就是中国意义上的学前班。麻州各管片,从五岁开始,在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能够上学的小孩子,是不问身份不问国籍的,从委内瑞拉拿观光签证来的,巴西的非法移民,父母不管是穷人富人, 只要住在这一片,就可以进学校读书。这种机制是为了保证每个小孩都能够受教育,出处不仅不问,而且不能问。

这一点显示了民主国家的大国风范。不像中国,交择校费赞助费,要给校长主任塞红包送礼,到最后还是一场空;也不像打工子弟学校,整天东奔西逃;更不像eat0fish的照片中,甘肃的学校,墙上干脆刷大标语:读完初中,再去打工。

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镇子,总共有五个公立小学。Joey在镇上最中心的小学。

这个学校,共有三百个小孩。两个学前班,一个半天(免费),一个全天(交部分费用)。Joey在全日制班,一共22个小朋友。两个亚裔,一个Joey,一个Ruaga。我问Joey他们班有没有黑人,他说有,是Ruaga。其实,那只是皮肤黑的印度小姑娘而已。

上学的前两天,校长发信让小朋友去互相认识。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牵着Joey的小手,穿过无人的小马路,走进了一排红色砖房子,房子前面,是一排年轻的白桦树。Joey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见到了他将来要一起读十三年书的小朋友们。

如果,我们不搬家的话。

Joey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叫Aiden,一个瘦瘦的内向的男孩。他有一个妹妹,妈妈又刚生了小弟。读了一年书,今年夏天已经搬家到宾州去了,Joey都没有来得及和Aiden说再见。

Joey认识的第二个朋友叫Michael,意大利的第三代移民,也有一个弟弟。Michael也是一个很调皮的小孩,他和Joey最常因为self control的问题被叫出来坐蓝色椅子。Michael的外婆和我很熟,她妹妹曾经就住在我家的房子。

实际上我和那些婆婆妈妈们都很熟。因为每天去接小孩,因为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也因为小孩子互相跑去家里玩,和他/她的亲生父母继父继母都会慢慢认识。通常,老美的前妻和现妻,前夫和现夫,表面上都可以相处融洽,一起开Party,大家还会夸张地抱在一起,前妻指着儿子继母怀孕七月的肚子,问寒问暖。。。

小孩子也喜欢去同学家玩,他们自己会约好,然后由妈妈带去。Joey在班里十分热门,几个小男孩都会争相来家里。Joey也喜欢他们来,而且,总是让我送他到处去。我有时丢下就走了,有时会去和妈妈们聊天,有的时候还留下晚餐。

Joey的班主任是Ms. Simon,我后来知道,这是一位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我很怕她,当然是因为我自己不好,报了名做义工,结果中间有两次都忘的结结实实,第一次她很生气,第二次就愤怒了。我和她道歉了半天她才原谅我。。。简直太不好意思了。

但她是一个好老师,为Joey培养了很好的阅读习惯。

小孩子学习和认识世界,存在一个被启蒙的阶段。从无知蒙昧,到混沌初开,仿佛拨云见日,把蒙住他们双眼的障碍扫清,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从教育五岁的小孩使用图书馆开始,Mr. Simon可以从点滴的学校生活,渗透读书和学习的思想,渗透友爱和尊重。她把读书这件事,穿插在教室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习自己思考,或者从书里面找 到答案。这其中的细节太丰富了,难以言传。

我几次去学校,看到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Ms. Simon是如何表扬孩子们,如何对他们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启发他们的想象力,给每个孩子关心与爱护,让我深受教育。每次从学校回去,对Joey他们就可以表现的无比耐心,这种从Ms. Simon处学来的与孩子相处智慧,可以让我受用一阵。等我的耐心散尽,差不多又是要去做义工的日子了。

学前班的教室有最新的设备,也有旧的桌椅,但每个角落,都布满精心安排的内容。各个孩子的生日画,家里亲人的照片,单词的韵律,字母,数字,贴满 日程的月历,亚洲贫困儿童的照片,风景,星条旗。。。等等,太多了。Joey带我参观过他们的教室,给我讲很多布置东西的意义。这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灌 输,而是浸泡,Joey得到这样的滋润,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每到母亲节圣诞节任何一个大小节日,老师都会带领孩子们做书签,画一本小书送给父母和弟弟。

Classrrom

老师的办公桌和孩子们的课桌

Classroom

教室的一角

老师还有各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阅读,教室里面有投影仪,触控屏幕,有电视机,有mp3播放器。每到阅读时间,两个小孩凑一对,戴着耳机,自己挑几个 故事,一边听录音,一边自己看。还有小朋友之间互相念,一个人读给大家听,等等。最终,大家围在一起,席地而坐。老师请各小组的孩子,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今天故事的内容。

在此之前,我印象中,Joey只认识一些单词。上学前班以后,我们俩花了十几个晚上的时间,从最简单的书开始读起,给他积累了一些必要的词汇,然 后,突然有一天,就发现他能抱着整本的书自己念了。虽然还是结结巴巴的,但他真的在读!这个结果极大的鼓励了我,我怎么也想不到,本来对学前班没有任何期望值,但Joey居然能够读越来越多的书了。他不仅看家里的书,还从学校图书馆借书,我们还固定每周去镇上的图书馆。从图画书开始,书里的字越来越多。到 学前班结束的时候,他就在读靠边送的一套《Captain Underpants》,我又在京东上买了全套的原版,Joey每天可以抱着读两个小时,用他老师教的inside voice… 现在,我们每次去镇上图书馆借五本chapter book,Joey在学校再借四本,可以读两个星期。

美国小孩学英文和我们小时候学中文,是很不同的。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而小孩子是先学说话。所以他们每次读一个生词,用读音规则去拼读这个单词,sound out,听到声音了,连在句子中间,就知道什么意思。这样能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滚雪球一样,逐渐能读懂很多书。

Joey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开车,嘟嘟问,妈妈,月亮为什么总跟着我们呀?Joey就说,那是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了,星星离我们也很远,在整个solar system里面,Pluto是离我们最远的planet,不过,现在的人们又说,Pluto不是一个planet。我说为什么不是啦?Joey回答说, 因为他没有clear他的track。我又问了几个问题,哪个planet离太阳最近那?他说:Mercury,那上面的东西热的都烧焦了。然后就把这些 Planets一字排开,一直说到最远的Neptune,说得我和吴凡面面相觑。Joey说,他们学校里面有Solar system的所有书,他全部都借回来看过了。可爱的小孩,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抱着《十万个为什么》,天文的那一本猛啃的样子,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一年 级,面对茫茫宇宙,充满了好奇。

Joey在学前班的时候,是没有作业的。到一年级的时候,有了一些。一周只有三四张纸的数学和英文,半个小时就能写完。比较多的还是读书。每天的给自己读,给别人读,别人给我读,三种。每周至少要做二到三次。其他时候就自己写字读书画画了。

他们上学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画画。Joey在班里画的绝对不是好的,但是他浪费纸张的速度惊人,几分钟就能哗啦一大篇,半小时就一摞。有些小姑娘, 比如来自波斯尼亚的Tara,就精雕细刻,画的画简直可以做成瓷瓶拿出去展览,Joey不行,一半是画一半是写。他玩了Super Mario和植物大战僵尸那些游戏以后,自己开始喜欢上设计游戏这个行当,自己画了一关又一关,琢磨能过关的办法。只要他的眼睛能够保持休息,我是不会阻 止他玩游戏的。他对任何一个游戏都能马上上手,有的我要琢磨一晚上都没明白,第二天只好再请教他。

前些天Joey又在学校画了一些Super Mario的游戏,接嘟嘟的时候,遇到了以前他幼儿园的老师,Ms. Jan。Ms. Jan常故意把Jonathan叫成Joey,她说哥俩长得太像了。每次Joey去的时候,她都会和Joey聊聊新学校的事。Joey说昨天被蜜蜂蛰了三个,今天又给她看在学校画的游戏,Ms. Jan确实意外,大大鼓励了Joey,还让Joey画一张送给她。小孩子得到鼓励,回家念叨了很久,睡着了还抱着那张铅笔画,说明天要题字送给Ms. Jan. 画上Mario有99条命,弟弟的角色Luigi,就只有0. 因为弟弟很差,基本上不会玩。

Joey还为他的游戏画了广告。他说,要放在他的网站上,因此,让我们给他注册了域名。www.joeywu.net . 他问我,一个游戏卖99c,会不会有人买呀?他怎么这么财迷呢,和他妈妈可一点不像。

Mario Game

Joey画的游戏

Ads

Joey画的广告

玩游戏也有玩的好的。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诉苦,说她的女儿高中都毕不了业,怎么办哪。我正想怎么安慰她,她告诉我她女儿魔兽玩的不错,和另外两个男孩 组队,每两周出去比赛,就拿个全美第一回来。我一问方恨少,他说有这么一号,国内叫马脸美眉,在视频网站上有一些段子,讲解怎么跑位攻防什么的,英文解说的声音很萌~这也叫行行出了状元。我和她妈妈说,那你发什么愁啊,这样还上什么大学呀,直接去暴雪工作就完了。

大概Joey将来也会有这样的理想。不过,现阶段还要好好学英文和数学。按说中国小孩的数学都很好,但我觉得Joey肯定比花生他们差多了。加减法 现在只会十以内的,一进位就糊涂。前两天我问他六加二,他还要低头看手指头。老师让每人准备了很多1, 5, 10, 25美分的硬币。Joey用那个数数,数的还不错。黄西脱口秀说现在的孩子不会看走指针的表,Joey说那个好简单,只要count by 5就行了。如果告诉他三点方向有个hot chick,他能准确的说出来,但肯定不知hot chick是什么。。

Joey这样的小孩子太纯洁了。他同学里有一个问题儿童,和Joey也是好朋友。那个孩子有一次来家里玩,在院子里面喷水枪,溅了邻居老头的新西 装。那个老头有点生气,让他们停,这个孩子不仅不道歉,而且发飙了,开始骂人,You idiot, you jerk之类的,把老头气坏了。他妈妈也是一脸尴尬。。后来晚上我带Joey去道歉,老头说这事和Joey没关系,Joey是好孩子,但那个小孩很坏,不 能让Joey和他玩。果然,那个小孩没有再来过,不过,我们也不是刻意。因为上一年级以后,他们就分到不同的班级了。

他们学校每年同年级同学都会大调换,打乱重新分。每个老师只负责固定的年级,不跟着学生升班,所以,到一年级,Joey的老师就换了另外一位。这也 就是为什么一年级和学前班没有什么不同的原因。都是同一批孩子,只是换了老师,换到了和原来差不多的教室,同样的时间午餐,也是同样时间放学,上同一个课 后班,去同一拨小孩家里Play-date。

所以人生的改变是从学前班开始的。Joey仿佛一脚踏入社会,交到很多好朋友,觉得学校是个那么好玩的地方,和朋友久别还会互相想念和写信。他每天 起床都毫不含糊,一骨碌爬起来。到学校就和小朋友有说不完的话,直到被老师批评,才能稍微停一下。他也会受小朋友的影响去听Justin Bieber,和朋友学怎么呀snap fingers。因为这些小孩,我们婆婆妈妈也变成了朋友,大家互相帮忙,分享快乐,开Party,隔三岔五地找机会聚。

六岁多的小孩,开始会和妈妈聊天,不象四岁的嘟嘟,还会躺在地上撒泼打滚。Joey有一天告诉我,他快要长大了,因为他的一个牙齿wiggly,我 看了看,可不是嘛,下面的牙都出来了。Joey说,那个是baby tooth,我说不是的,你要掉下来的牙齿才是baby tooth。Joey很高兴,一边吊在楼梯上翻跟头,一边说,妈妈,我的牙要是掉下来了,我就放在枕头低下,等Tooth fairy晚上来给我钱,我就把钱钱都给妈妈,那样妈妈就有好多钱了。我说,傻孩子,好呀,等你这满口的牙都掉光了,妈妈就变成有钱人了。

我常常对他们说,你们好好吃饭,将来就长很高,好好吃肉,就很有劲,好好吃菜菜,就会长得很好看。嘟嘟就说,那我长大妈妈不是就老了吗?我说是的 呀。他就说,那我不要吃饭饭了,就不会长大了,妈妈就不会变老了,然后就会过来抱着我的脖子,一个劲儿亲,嘴上的米饭粒都掉在我的脖子上。

现在的日子比过去要轻松多了,他们每天都很乖的吃饭,每天都好好的读书和游戏。Joey体育不好,但我们坚持游泳和打篮球。晚上吃了饭,一家人还会快乐的唱歌弹琴,嘟嘟拿很多凳子摆一起,当做很多小鼓在敲,Joey也要学弹吉他。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看着Joey和嘟嘟一天天长大的身影,仿佛听到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一寸一寸长大的声音,心动不已。

时代周刊

Oct 19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评论关闭
TIME

TIME

封面是Steve Jobs的新一期时代周刊,不出所料地如期而至。中国人很重视这个封面,有资料统计邓小平上几次时代周刊宋美龄上过几次。乔布斯老师这是第八次上他们的首页。文章都是烂熟的,毫无新意,里面DIANA WALKER的照片也被时代周刊重新买了版权。

不过,这一期时代周刊值得收藏。

4S,若干

Oct 15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24 comments »

早上出门之前,查到UPS今天要送预订的手机来,需要我在家签名。这手机是上周末从深圳寄来的,难不倒我,先签好。很久没用的打印机打出来的Pre-sign form,简直伸手不见六指,连续三张都是白花花的,浅得几乎看不到,我只好在签名的空格里凑合签字,又给Mr. UPS写了声情并茂的一封信,描述我希望见到他又见不到他的心情,签上名字的纸,您收了吧,我谢谢您了。

UPS的网站一度当机,apple.com也数次当机。下午三点多再查tracking,就显示已经送到后门了,签名纸也收走了。

我飞回家就奔这个小盒子去了。今天下雨,快递员包了一个巨大的袋子在外面。

开机设置,和以前的方法都不一样,像是买来了一个新的DELL。。。

AT&T第一天开始预订的那20万用户估计都是下午五点前收到的,activation这叫一个繁忙,AT&T也当机了。Linda给我打电话都打不进来。。。以为我也当机了。。。

1,浪费了10多张正面的膜,终于贴好了,和4的膜一样,但我买的白色版,太严丝合缝了,位置错0.05毫米都不行。

2,左边三个按键的位置不一样,4的手机套,都不能用了。。。

3,吴先生冲过来问Siri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re you a girl?”
回答:”I was not assigned a gender.“

4,Joey的问题是:“Are you a Robot?”
回答:“I’m not. Huh?”

5,iCloud,5G免费空间。

6,照片,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