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听说读写 Category

纯纯的爱

Sep 15th, 2012 Posted in 听说读写, 生活记录 | 25 comments »

忘了是去年还是前年夏天,我去airy家里住,彼时他刚去大陆。airy的老婆Sandra大概怕她在家我住的不自在,就回了娘家,把整个豪豪居和车钥匙留给我。她家里除了一整面墙奢侈的书,还有一个很高级的模糊逻辑洗衣机,通过狭窄的厨房即可抵达。

我第一天到,只有几件脏衣服丢进去,水却不小心放了一大缸,只听流水在没有衣服的牵绊之下,被电机带动出漩涡,哗哗作响。

《冬春的日子》里。喻红让刘小东去修洗衣机,airy想起老婆让他晾衣服,因而觉得二者仿佛心有七七。我在airy家的阳台上,把他老婆晾干烫好的衬衣一件件地拿下来时,发现每一件衬衣的袖口上,都绣着精致的Airy Huang.

以前一直认为在袖口写名字这种傻事,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干得出。因此觉得airy也立刻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如果见面,定会使劲恭喜他一番。但airy一定会为此辩解:“这是制服的一种啦,你看每个国中生高中生胸前不都是绣有名字吗?还编了号码咧。”

穿精致的衬衣,做一杯醇香的拿铁,看满墙的书,有品位的车子,带二楼的房子,是否就是寒窗二十载,漏夜苦读,拼命打工想要达成的目标?如此真的要恭喜airy,这些你都有了。再去看喻红和刘小东的屌丝岁月,是否恍如隔世呢?

在airy的青葱岁月中,除了个把高帅富呼啸而过,剩下大把的屌丝,大家无聊而顽皮,我是其中之一。大家常常在下班后,混在人潮中,把忠孝东路走九遍,只为了去饶河街夜市吃碗米粉。那时候,得到快乐是很容易的事,吃个东西,看个电影,大家一起做点坏事就行了。暗恋的女生午餐时递给airy一把勺子,都能让他高兴上一星期。

那时候我住在敦化南路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屋里什么好玩都没有,除了电脑和一些打印的卡尔维诺,所以整天在各处游荡。airy终于泡到给他递勺子的女生,我们在仁爱圆环拍了些照片。圆环中间的岛屿上种满了花草,旁边是搭起来很矮小的木屋,地上横七竖八地倒着一堆玩具。airy抱着木马,在照片里看起来非常忧伤。

airy在仁爱圆环

airy在仁爱圆环

他把很多空闲的时间也用来画画,做了一个完全flash的网站来泡妞。里面的每个人头上都长了角,那时还不太红的蔡康永看中了这些怪兽,让airy给他画了一个网站。这几年消息传到了法国,YSL也推出了长着两只角的帽子,一顶卖几千块钱,而airy居然忘了为此申请专利,否则早就成功了。

多年前,airy曾经问我要不要买刘小东的画,他哥们不知道哪里搞来的,说一定会升值。那时要价七万美元。过不久刘小东去台湾,对着槟榔西施一通狂草,画了三天,那张画卖了一百万,还是美元。airy想,我的画,每张能卖台币一百万也是可以的。《冬春的日子》里,有着金鱼眼的刘小东,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后来刘小东成功了,以艺术的名义。airy觉得他也要成功,也要以艺术的名义。成功是什么意思,照王朔的话说,不就是挣几个臭钱让那些XX知道吗?

airy视金钱为粪土,娱乐至上。他把画停留在本子和facebook上,决定和网上著名的剑哥一起做一个网站,叫做野搜。我是因为和著名的IT记者聊过,才知道剑哥在业界这么有名,他的马甲就叫做“一剑浣春秋”。。。去野搜访问了一次之后,我善意地提醒他,在画面出来之前,一定要加上一句提示,“如果您现在办公室,请立刻按Ctrl+W。”翻译成中日英德法文循环播出。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纯纯的爱。各种艺术,就是各种角度纯纯的爱。形而下的艺术,也是艺术。

airy,我祝你成功。

大作已拜读

Aug 10th, 2012 Posted in 听说读写, 生活记录 | 33 comments »

答应给人写书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关于这我有少许经验。因为会请我写的,多是没有什么名气的作者,很难有绝世名篇,其次,我读书不能算少,即使少得可怜,对于好与不好,也有权有自己的看法,最后,这些作者的书,多数是不好的,说恭维话,自然违心,不说恭维话,那人家找你干嘛?

当然,要觉得好,那也会照实说,民老师的文章写的真心好,真心接地气,正能量,真心碉堡了,有啥词儿都愿意往上招呼。

说这些是因为昨天看到一篇金线奇文,作者自称写字里最有钱的,有钱人里最会写字的。女友问我,比海岩还有钱吗?

去年有朋友让我找一本将出版的新书,我把PDF发过去了。之前还从没看过。在信箱里打开预览之际,一股清风迎面而来。仿佛见作者庄严地换上唐装,玉手揽镜自照,端详良久之后,从西周木头制作的茶桌抽屉中,拿出一副胡须,严肃地贴到下巴上,掸掉青色短袄上可能掉落的些许微尘,正襟危坐下来。此时此刻,天上的金线哗啦啦,如雨般落下。此君遂运丹田之气于狼毫之末,时疾时徐,运笔如有神助。。。

一番做法完毕,绝世之卷成书。

朋友是个资深文学青年,看后,评价辗转传到我的耳朵里,曰:“写的不错。”

而我则揪住了一个写过此书书评的著名作家,奉上四个字的谄媚:“你真客气。”

他回复也是四个字:“你不会看。”

我翻了翻白眼,隔着千山万水的网线,他肯定没看见。

心是孤独的猎手啊,天下父母生就儿女的真身,如何成长可真是一门学问。

到十八岁时,男女内心都开始肿胀,缓解的办法有的是,有人跑步,有人说爬杆特别舒服,有人就上树。课本上教的是睡前穿宽松内裤,这内裤一定高腰到了包二奶的程度,小心翼翼地把心脏盖起来。

有人就写作。

小时候参加作文比赛这种事,最近被议论的颇多。有人说他得了新概念的二等奖,被质疑是假货。得了二等奖还好意思出来说?除了一等奖,咱别的还真没得过。可我不说谁又能知道呢?像我这种寂寂无名之徒,恐怕老师和同学们都忘了吧。奖励的那些书籍和本子太多,第一次搬家就被扔掉了。内心肿胀的事,我什么都不记得。

在跳出来反观自我的过程中,对曾经全是否定。这就是我和金线的差距,茫茫宇宙中,哪怕仅仅是靠近金线一毫,也要依靠上帝赐与的布朗运动。因此只好很阿Q地想,被金线缠绕的人,一定有如黄袍加身,瞬间的快乐是有的,即便坐上了龙椅,用小木的话说,不也在写千字三千元的专栏嘛。是啊,我要有值上亿的四合院,千字三万的专栏也不写。

至于五百年的基业,谁也说不定。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有,如此伟大光荣而正确的东方红,六十年就被叫嚷着要完蛋。

写到这里,想起来有一位作家,前些天发来了他的绝世之作,我太忙,一直都没有看。过不久他又发来一篇,这次不敢怠慢,当天晚上就看完了。文章的题目叫做《还乡》,关于焦裕禄家乡的一些事,写得十分淡定。

读完已经是深夜,很想找谁来抓住诉说一番。扫了一遍twitter,一遍微博,一遍饭否,一遍QQ群,就只有青梅还在各处明晃晃地绿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碰到金线的感觉,但内心的肿胀难消,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句话:淼师傅的作文写的真心好,接地气。。。方恨少,翻个白眼瞧瞧。

可在刘淼叫“从新开始”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怎么没觉得呢?

于是又在网上google他的《西红记》,虽然已经有了PDF,仍然心甘情愿去付了三美元。期待这一篇会更好。据说我可以转发给两个朋友。谁要?

指教就不敢了。

除了自渡与渡人,其他毫无所有,毫无所谓。(此行抄袭金线)

永远的未央歌

Jun 4th, 2012 Posted in 听说读写 | 17 comments »

视频连接在此

部落推荐的视频,民歌三十年的演唱会,四个小时,停停看看,居然一秒不差地看完了。心潮起伏,真久久不能平静。我没有赶上那个年代,却对民歌那么熟悉,如数家珍。

金韵民歌的全本CD我都有,已经很久没听,整柜子的盒子尘封已久了。而视频中的马兆骏,已然死去。

等有时间,也要写写民歌。立下计划,督促自己。

果粉真可耻

Dec 2nd, 2011 Posted in 听说读写 | 36 comments »

好几天没看IT新闻,昨天读到望月写了一个fire, nook color和iPad的对比。我的Kindle fire用了一阵子了,一点写的冲动都没。不过,本着一定要不远万里,祸害尽可能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我得说道说道Fire。

前一阵在网上预订了好几样东西,做这种蠢事的人应该都被无条件拦住。好在美国退东西太方便,所以买东西不经大脑的时候很多。据说这点是经过计算的,随便退换,让顾客下订单的时候更毫无顾忌,但事后愿意再费事去退的比例很低,总结起来商家总是划算的。就像很多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很多很好很值钱的东西,都是Free after rebate,那难道不会爆发疯抢吗?统计结果,买了FAR的商品,会寄出rebate form的,并且合乎退款规则的消费者,只占总数的30%+,相当于店家打了七折卖这件东西,算是相当好的促销手段了吧,那抢就抢吧。

Amazon很早就放出风声可以预订他们的七寸平板,就在乔帮主过世的前几天,可我收到都是快两个月以后的事了。以至于回家在门口看到一个盒子,根本想不起是什么。打开盒子还是让我惊讶了一下,那包装真太土了,盒子像信封,刷就拉开了,里面一个黑色小胖子。如果iPad的身高体重三围长相收入出身是一个凯迪拉克型的姑娘,那kindle fire你知道是谁吗?就是林忆莲!喜欢林老师的人虽然大把,但人人心底都还是向往另一位林老师,志玲姐姐的。

启动Fire有点惊喜,第一次见面这位兄弟就在屏幕上叫我的名字,很贴心的小设计吧,就像住饭店刚走到门口,门童就会说吴太太,汉庭欢迎你。那感觉就像到家了。苹果在新版的iOS里,一定要学习这一招。

KINDLE FIRE

KINDLE FIRE

一个七寸的平板,对用过六寸的kindle电子书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意外。甚至我都把电子书的套换了上去。但它比电子书要厚重的多,这点还需要适应。在之前大家讨论了太多七寸还是九点七寸的问题,只要拿起实物,就一目了然了。这种事必须和整形的广告相反,KINDLE FIRE是一个让男人女人都可以一手掌握的东西。但它显然太厚了,如果能够减少一半厚度一半重量,拿起来会舒服的多。能如此的话,与iPad的在尺寸上,就可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并驾齐驱。让9.7寸的iPad,回归它平板电脑的本质。而Kindle FIRE,则正好抢夺iphone的江山,同时打掉一部分投奔ipad的用户。

现在的FIRE不行,拿久了还是要得腱鞘炎的。

我没有真正研究过安卓的东西。但FIRE的操作系统,显然太阳春了。iOS在这点上完胜,是飞行棋中的战斗机,屹立跑车界的玛莎拉蒂。而简陋的FIRE,也不过就是个丰田CAMRY。在设置上,可以说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什么功能都没有,只有类似调整亮度和声音大小。而且,连中文输入法都没,一下子就把13亿中国用户拒之门外。不能拷贝屏幕,大家在amazon的网上上讨论这个问题,说是安卓不支持这么做。有人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用手机拍。没有前景和背景设计,不能disable purchase,任何程序都可以一键购买。如果退出amazon帐户,程序是不能买了,但什么也都用不了了。

和iPad比,它不能的事情太多了,我只要说可以做什么就行了。

可以看新闻,看电子书,听音乐,看视频,装一些app,然后上网。就这些。

前几个都没什么好说的,都是手持设备最基本的素质,就说app吧。所有在iPad上熟悉的工具类app,amazon的商店里都没有。没有goodreader,没有dropbox,没有foursquare,没有facebook,没有tweeter,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stanza没有网银没有摄影软件,没有几乎我能想到的一切apps。除了angry bird,除了植物大战僵尸,可那些我已经玩到厌烦了。

Facebook那些没有app,倒是还有解决方案,可以用浏览器上去。但这个浏览器的字是破的,要放到一定大小才够平滑。屏幕翻页的时候,不仅有迟滞,还会闪,扫描频率不够,看着晕。

但FIRE有一个特点,征服了我一位朋友的心。就是能在网页里面加载flash。被苹果欺压至今,网页出了Flash还真不习惯。我的朋友说,他可以在这上面炒股了,股票软件很多是Java的,我没试过,也不打算试。

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放弃iPad而改用FIRE,虽然没有app store的时候,我的iPhone也用的好好的。但现在觉得已经很难离开App store了,它是一个平板设备好用和喜闻乐见的前提。Amazon的应用程序商店,上架的可能还少,但我要耐心等着这个姑娘长大,需要多少耐心啊。现在这个样子,长到十五岁,可能还要十年呢。

我对Amazon一向印象很好,可他们拿出这样的一款平板,我还是觉得很失望。他们如何能做这么低端的一个产品就投放市场呢?和499的入门级ipad相比,KINDLE FIRE的价值也就只有199元。作为一个用户,我可不想为了300元的差距,放弃这么多的东西。想想看,如果郭美美有了两辆玛莎拉蒂,她还会再去买辆civic吗?

所以,我说不定会去退掉。但也确实懒得退了,KINDLE FIRE有三个月的免费鉴赏期,用一阵再说吧。

我是不是变成了一个可耻的果粉啦?但我发誓自己是客观的,用安卓的同学们,安卓就是KINDLE FIRE这样的吗。

咱不信。

有关杂志的杂七杂八

Nov 29th, 2011 Posted in 听说读写 | 15 comments »

在纸媒江河日下的今天,我仍然在家订了几种杂志。

基本上都是摄影和图片类的,订数逐年减少,现在时事类的,只剩下时代周刊《TIME》了,还有每周塞到门缝的《彭博商业周刊》。电脑科技的发展,r让纸媒消失的潮流,根本无法阻挡,《读者文摘》都已申请破产保护,《世界新闻报》出了最后一期,《LIFE》关门大吉转到网上。中国居然还能够有那么多,只靠发行量就能活得好好的报纸杂志,如果订数不是来自党政机关摊派,那读者群一定是“城乡结合部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女性”,《家庭》杂志社的毛大人如是说。或者就是火车文学,民主与法制,每期连载《稻田里的女尸》一类文章。这只说明了一件事,中国的电脑和网络还不够普及,能用电脑和手机看新闻和上黄色网站的比例太低了。

《家庭》《知音》《女友》《读者》在中国都是货真价实的,发行量大。党政机关报的订数有多少水分就不一定了。一次饭局上,新京报的某位过气主编说,你猜《光明日报》现在全国订数是多少,我说五万。他说,三千。说完还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补充了两个字,别不相信,这是真的。那时伊已经两瓶酒喝下,我不知道可信度如何。这种喉舌报章,订数少,是肯定的。以新浪民主共和国公民们对苍井老师的爱戴程度来说,如果中国敞开发行《阁楼》和《花花公子》,那连《知音》和《女友》都得完蛋。《环球时报》可能是个异类,大街上都能卖,读者肯定是为了培养人生幸福指数做的投资,和看新闻联播也许有类似疗效。

报纸真不是一个环保的产品。我家什么报纸都不要,去华人超市绝对不拿免费的,偏偏各种垃圾报纸都来,也不知哪里打探的地址。钟点工Swali和我抱怨过,她丈夫为何一直留着那些成箱的旧报纸,占满房间,她每天在外打扫回家还要打扫。可她丈夫声称,要keep the information。Swali对他说,你可以在电脑上看,那里什么都有。美国连一个墨西哥女佣都有觉悟上网找新闻中心,报纸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杂志的境况要好一些,至少纸张浪费的少。前几年,eurus在他家的镇上倒垃圾,顺便还捡了几百本过期的《国家地理》杂志给我送来,都是几十年前的,比我年纪还大。我想把它们都留下來,但一次次的搬家也就慢慢丢掉了。这么多书,放在电脑里,也不过一张光盘大小。我订了几年《国家地理》,今年开始不订了。反而是手机上面有了书报架,订了上面的几个杂志和报纸,包括纽约时报,提供免费的头条新闻。每天都有数次更新,但我没看几次。王佩用好几百美元订的纽约时报,也不知他看了多少。

美国的杂志订户,依我看,大多数都是医院和诊所,大家太忙了,只有在等着看医生的时候才有时间翻翻。

我订《TIME》有三个原因。第一,文章篇幅和出版频率适当。每周抽出几十分钟时间翻翻这么小的一本还是可以,再多就不会有时间读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图片。每期的封面都不用说,绝对代表着当代当时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内页的图片也非常精彩,还有一些珍贵的独家照片,图片水平高,印刷精美。第三,恶俗也好,趣味平常也好,它以发行量横扫一切,代表着美国普罗大众的价值观,尽管观点左倾,但隐藏的好,是政治正确的典范。同时因为是周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度的剖析和总结。听起来是缺点,也是优点。

《TIME》和《纽约时报》杂志是不同的两个刊物,纽约时报是一份报纸,创刊于160年前,第一期售价1美分。TIME是一本周刊杂志,1923年创刊。他们没有隶属关系。通货膨胀了100多年,我现在订阅一年五十二期时代周刊,只要五美元,平均每期不到10美分。可知纸媒已是日薄西山。

时报杂志的资深图片编辑Kathy Ryan,从33年来的1700本纽约时报杂志中选出照片,集结成册,由Aperture出版,名字起的很大,叫《Photographs》。我没有订过这本杂志,刚好买书来看看。有人说个笑话,读《华尔街日报》的是正在治理美国的人,指企业家和金融家;读《华盛顿邮报》的是以为自己正在治理美国的人,指政客和官员;读《纽约时报》的是认为自己应该治理美国的人,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通常对现实抱批判态度,立场容易左倾。我就买本图片书,围观一下知识分子们。

Kathy Ryan很有名,她得过不少摄影编辑奖项,还为这本书写了编者前言。文章很长,但值得一读,我想翻译出来,又惧怕工作量太大,不敢应承。她在文章里探讨了杂志图片和摄影同生共进的关系,编辑,图片编辑,作者和艺术指导四者关系,讨论了纪实摄影的主观性问题。每张照片都配以图说,基本上以时间排序,中规中矩。

Kathy为选中的图片做了几个分类,纪实类,人像类,插画类,时尚类。书也是这样编排的,后面增加了几位大师的专题和tear sheets,从杂志上撕下来的,可以看到发黄的原始杂志的样子。33年的时间,都在这厚厚的书里,很大一本,我觉得有10磅重。但书做得很好,每个中国的图片编辑,乃至杂志编辑,报纸编辑,都应该买一本,学习。

Photographs

New York Times Magazines - Photograp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