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记录 Category

我的二零一一

Dec 31st,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48 comments »

我从来没写过总结,间或有老师或长官要求写,我就用抒情散文对付过去。人没死呢,无法盖棺定论。即使死掉,被放在水晶棺里大雪天在路上铺满外套,又如何呢?又何如啊!毛蒋还不是彼一时也此一时也。都是那浮云。

能想起来的事情说几件好了。

圣诞节全家在缅因过的,五个家庭住一个房子,虽然各有卧室,但挤的要命。节过的不好。嘟嘟生病,我一点滑雪的心情都没有,又不能上网,于是结结实实地看了几天书。把《五月盛放》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最后一天晚上放在床头的柜子上,水瓶洒了,书都泡皱了,起床看到,心疼了半天。

窗外很冷很冷,华氏零度,Joey天天穿了薄衣去上课,滑雪学的已经相当好了,一个劲说明年还要来。十个小孩头凑在一起,玩iPad,大小差不过四岁。大人也是十个,在美国十几年,繁殖了一倍人口出来。两个大人两个孩子,几乎每家美国人都如此,有一个娃的也被靠边家的三个中和了。总体人口增长率,不知道是高是低。

读书还是下半年多一些,读了一些难啃的萨特,还有些通俗哲学书,杂七杂八的什么类型斗有。乔布斯传记还没有看完,不过暂时不会看了。二零一二来了,要只争朝夕。

昨天看了九哥提供的《金陵十三钗》,南京地方话听起来很熟悉,有父辈的口音。听到教堂里的男孩说,他的名字叫陈乔治,我就笑场了。电影挺煽情的,我善于被这种片子感动,但画面和声音不同步,抵销了不少我的眼泪。张艺谋是拍这种戏的老手,他一定有那种萝莉情结,处女情结什么的。

开始的巷战,简直和《拯救大兵雷恩》一模一样,喔,我是和谁看的那个电影?片子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见过一次严歌苓老师,觉得她就是会写这种剧本的人,一点不出所料。但剧情在卡车西行这里戛然而止,留的空间太多了一些,尾巴收的太仓促了。可以让那辆卡车在寒冷的风里走,走十五分钟,变换两边的风景,从浓到淡,男主角也不需要太多的表情,在第七分钟的时候,流两行清泪。卡车斗里面发出一些声音,他侧耳细听,表情收敛了一些,泪水便凝固下来。发现前方无事,他就一直走,雪落下来,路边,跟着拍两分钟,直到一个转弯,卡车慢慢在视野里消失。我喜欢那种意味悠长的结局,虽然看起来十分空洞。卡车开三分钟,便是斯皮尔伯格,卡车开了八分钟,则非常北野武,卡车开十五分钟,就十足蔡明亮了。

不过,这些都是想像而已,前面通篇张艺谋式的铺张,很多地方恶俗。虽然一定会有人说,蔡明亮北野武也高明不到哪里。

对了,拍《其后》的森田芳光死了。这些日子又死了其他一些人,年底了,阎王爷的任务没完成,和交警一样突击抓人。金正日被美国媒体讽刺了个六够,高华死于吐血,还有一个叫木什么的。这月初还看了一个日本片《奇迹》,方恨少推荐的,说是庆祝新干线通车鹿儿岛的片子,温馨。说的两兄弟,分别和分居的父母住,但许愿要重新让家庭完整的故事。他很久没有给我推荐电影了,我就兴冲冲地看了。看完之后,马上就发生了一个真的奇迹。我说的马上,大概就是十分钟,简直奇迹到极点,让我难以形容它到底多有意思。

Joey那天在夜空里看到shooting star,旁边的小姑娘教他许愿,他怎么也不肯告诉我许了什么愿望,只是说让我知道他的愿望,那些wishes就不能come true了。但愿他许的都是容易实现愿望,单纯的孩子,让他美梦成真吧。旁边的小姑娘已经不相信Santa了,大孩子坐校车的时候告诉她,那些Santa给的礼物都是爸爸妈妈买的,不过,她没有告诉Joey这件事。

今年的事发生的不多,比较重要的事是回北京学会了游泳,好在平常写写博客,重要的事都在里面呢,重要但不能说的事,在我心里,不会忘记。我对中国比较审美疲劳,虽然说了请所有的群友吃饭,但近期真的不想回去了。我发现中国人生活的普遍十分焦虑,未来的政治经济方向不明,都在潜意识里觉得好像马上就要坍塌的大厦,每次都像《魔鬼终结者》里面的机器人,能够摇摇晃晃地重新塑形起来健步如飞。中国的环境差,我祝所有卖口罩的都发大财,你们做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生意。

韩寒写了三篇革命民主自由,天哪,那么多人说他没读过书,没资格谈论这个问题。我昨天看到有人质问王小山,“你有什么资格批评蒙牛?!” 三哥的回答很响亮:“你有什么资格问我要资格?” 韩寒的问题无非是一向贬斥政府,如今把论点集中在最普通的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已。我理解他这样说的原因。对于微薄这个事,他是冷眼旁观的,与置身其间的男女主角们有很大的差别。君不见那一个个义愤填膺振臂高挥的五毛党和带路党,在微博上是如何投入的表演。8w问我为什么变成左派了。我从来没有左过,只是如今认清了更多右派的面貌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划出左右呢?

韩寒在第一篇谈革命里面说的,最不得人心,被批评也可以理解。太多的人说他过气,而我觉得他只不过是指出那个皇帝赤裸的孩子。中国人的素质,还有制度,这个鸡和蛋的问题,我觉得在美国很好回答。不是到了一个号称最民主的地方吗?用制度来约束自己了,不错,看起来一切都解决了,在美华人素质很高。但南桥写过一篇《丑陋的华人社区》,那里面的事,算什么呀,波士顿二十万华人,比那篇文章夸张的可多了去。但比起国内的很多事,我觉得美国还是单纯多了。这是我厌倦回国的原因之一。

大家在缅因的时候,我带了一些吃火锅涮肉的东西,准备了一大桌子。有二十个人呢,当然会吃不少。可是有人问我,吃不完怎么办呢。我说“扔掉,2011年都要过去了,难道还留着这些东西吗?就让它们随风去吧。”

可惜,在那么冷的地方,没有风。扔掉的东西在野地里,也不会被分解的。我看到了很多珠峰上的尸体,十分震撼。觉得我要是能长眠在那个地方,也挺好的。只不过珠峰的墓地可能很贵,我买不起。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2012的说法,我只信手上拥有的,扎扎实实的东西。

但是谁又知道,那些东西是怎么样的呢。

我是那只薛定锷的猫啊。

祝贺,你们仨

Dec 15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2 comments »

王佩喜获麟儿,发来照片为证。

从此世界变成你们仨。

新生活开始了。

送上无限祝福。。。。。

锡婚

Dec 15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9 comments »

昨天看到草草收场的文章《满面风霜(外篇)之执子之手》,写在他的锡婚之时,便查了一下锡婚的年份。有一篇文章说道:结婚十年便称为锡婚,如锡器柔韧不易破裂。

锡器真的是这样吗?早上热牛奶,抓起了去马来西亚时,Ar New在市场买的锡瓶。好像我每次去东南亚,都会抱些锡瓶锡罐回来,原来的那些都有发黑,早不知被我扔到了哪里。Ar New的这个拿起来,闪亮如新。我一直把它摆在餐桌上,不过半年光景。大宝天天见,于是渐渐视而不见。想来真的有点像婚姻呢,看久了,越是在眼前的东西,就越看不到。当我重拾起来,看到它美丽的外表,整洁清晰,闪着金属的光芒。

锡瓶是金属,Ar New买的不便宜,想来是真的,也很有些分量。我在吉隆坡,和他在市场里闲逛,他径直走到一个店铺里,让我挑一个瓶子。这一个通体削瘦,然弧线流畅,很有些绰约而稳定的姿态,我就选了这一只。Ar New说好看,我很不好意思地让他付了钱。他说你拿回去可以插一枝花。我回美国的时候,家里摆着欢迎回来的花朵,我拔出一枝玫瑰插在瓶中,半米长的茎,还剪短了些许。花很快就凋谢了,而瓶子不会。

它好看,又小巧,从此便被我放在餐桌上,陪伴我的生活。

锡瓶

Vase with Rose

别人送的花,自己买的花,都太大把,这一个小小的瓶子,放不下。总要记得从大把的花朵中,取出一枝,才能装点这个瓶。不过,这样记起来的时候少,通常都是很多花朵,轰轰烈烈地开在一起,他们是爱凑热闹的,大概我自己也是,这样便忽略了独处的好。我报了插花的课程,一直都没有去上。只有一枝花,不用学,插在瓶中就好,无论如何都会是美丽的。而两枝花以上时,才会产生分别。这好像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怎么样都十分确定,能够被评论的,只可能是花朵本身。但两个人一起过,内容就丰富起来,多了无数的可能性。就像一盆插花,可能被人啧啧称赞,可能看起来稀松平常,但被啧啧称赞的实际上也可能糟糕透顶。

朋友来家里做客,总会带一些东西。中国朋友多数喜欢带小菜,美酒,蛋糕。老美朋友很多时候会送花,有的花很特别,长长的,长长的,巨大的两朵玫瑰,开了半个月之久,我都不知道朋友从哪里买的。我把它倒吊着风干,尚且是很大一朵,保持着当初的形态,只是颜色褪尽,变得像一团揉皱的卫生纸。这就是我不喜欢康乃馨的原因,他们生下来,就是一团一团各种颜色的卫生纸。玫瑰还有一些坚持。

我现在渐渐不喜欢玫瑰啦。它好看,但太不耐久。想买到能开很久的,可能要花很多钱,还要有些运气。结婚久了,生活就变得粗糙,不适合这种细腻的需要精心守护的美丽。十年的婚姻是不是太久啦?我不知道草草收场现在的生活,但看到他们开始的日子,那些点点滴滴的瞬间,他甚至还可以清晰的记起最早看房子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每一个走道的位置。这大概不是仅仅记忆力好才可以。

生活对有心人总是眷顾的。

祝他们永远幸福。

在数字雨后面

Dec 7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2 comments »

如果我们在十几年前的网上相识,你一定记得我曾经大力鼓吹过的一个网站。http://jwz.org/ 那时候,年轻的程序员们都被《MATRIX》迷的神魂颠倒。而MATRIX的现实版,就是这个网站的主人,Jamie Zawinski.

有一年公司派我去学Linux,学到些什么都忘记了,就记得那个帅哥老师。因为他我从不逃课,每到周三晚上,必定赴约一般庄严地走入信义路教育训练处的大楼。女同事们听到我的鼓吹,到我上课的日子,就和我一起来,同样好奇的还有Airy Huang。我就是在Linux的课上,看到一个屏幕保护的程序,和MATRIX一样,满屏绿色的代码往下掉,简直酷毙了。我回去就把办公室所有的电脑都装上了这个screen saver. 可以看到满屋子MATRIX的数字雨,虚拟和现实,交相辉映。

CNTHd5u9Ts84NVHXpKCQ

MATRIX DIGITAL RAIN

做IT的女生,哪里有不崇拜黑客英雄的。我在那个screen save下面发现了一行小字。作者,http://jwz.org/。那个网站酷弊了,是迄今为止我印象最深刻的个人网站。在编译码的丛林里找到一个工作经历的链接,按下去一看,第一行字就被逗乐了。

Back before you had heard of Netscape, I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Unix versions of Netscape Navigator through release 1.1.
“早在你听说过Netscape之前,我就已经负责开发Netscape Navigator 1.1 的UNIX版本了。”

谁呀这么拽。乔布斯看到肯定气坏了。但区区在下我看了,只有给王佩用富春江水吃药,佩服的滔滔江水啊。我仔仔细细翻遍了他的网站,还找出来他的名片页,今天去没有找到,不过记得地址。那年头往名片上写的Title,比较牛的就是总经理,总裁,董事长什么的,再不济也得来个项目经理,写着业务员那就逊弊了。但这张名片上写的在Netscpae工作头衔,叫做HACKER.

card1

Hacker

Jamie Zawinski就是Netscape浏览器的主要设计者。他出生与匹兹堡,中学没有毕业,就已经是一个天才的程序员,15岁开始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做Lisp研发,一个小毛头和一堆研究生在一起。90年代初,去了加州,加入著名的网景——Netscape.

在90年代中期,Netscape占据了90%以上的浏览器市场,是先于网络泡沫出现的商业宠儿,但微软下大成本,出钱出人,设计了IE浏览器免费释放,并和windows捆绑,netscape很快就完了。到98年,著名的Netscape Communicator遭遇了无情的溃败。IE一下子成为主流,直到今天。

JWZ建议Netscape把communicator的代码全部开放,开展了一个新的项目,叫做Mozilla,这个名字,就是JWZ同志给起的。Mozilla有一系列的产品,Firefox浏览器,和原来的Netscape非常相像,从零开始,非主流,广泛合作,非暴力发展。在IT行业里,逐渐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IT青年们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的一个标签。Firefox慢慢成长壮大,终于在市场份额到了20%多的时候,又被另一个IT巨人Google的浏览器超越。有一部纪录片介绍98年的Netscape,叫做《Code Rush》,奔腾的代码。IT青年,文艺青年,二青年们,不要错过。

我已经很久没去瞻仰JWZ的网站,今天看了阮一峰的文章,又想起他。99年JWZ从Netscape辞职,在旧金山买下了一家小酒馆,DNA Lounge,开业的过程屡经挫折,今年,他又买下旁边的餐馆,取名DNA Pizza。

他现在还在维护多个项目,比如Xscreen saver,他当年生微软的气,所以提供的屏幕保护,只有Linux和Mac版的,他在网站上给windows用户留了恶狠狠的一句话:
Windows users: There is no Windows version of xscreensaver, and there never will be. Please stop asking. Microsoft killed my company, and I hold a personal grudge. I don’t use any Microsoft products and neither should you.

“没有windows版本的xscreensaver,永远也不会有。别再问了。微软杀掉了我的公司,我保留个人恩怨,不用任何微软的产品,你也不应该。”

当年的愤青,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新一代在成长。JWZ这样的人多起来。

我认识一个男孩,Wayne Chang,今年27岁,五岁从台湾来的,在这里上到高中快毕业才解决了身份问题。他7岁开始写了自己的第一个程序,15岁已经和Napster合作,高中毕业前,就已经可以靠写程序,赚很多钱了。大学考上了UMASS Amherst,上了不久,就和他姑姑说,想退学。他的理由是,大学毕业了能做什么呢?不就是找工作赚钱吗?但我现在已经能做,需要大学毕业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呢?姑姑说不过他,就让他退学了。

Wayne做过很多著名的项目,包括Dropbox,Instagram,太多了。他自己开发的i2hub,打败了Facebook的同一类点对点传输程序。他们在波士顿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形成了新的IT圈子。电影《社交网络》里面,孪生兄弟有一个亚洲的Partner,原型就是Wayne Chang. 那两个孪生兄弟拿到了Facebook 85 million的赔偿金,完全没有分给他。现在他和Winklevoss兄弟在打官司。

因为认识Wayne,我和马克扎克博格,间隔变为二度空间,和地下的乔布斯先生,也只有三度空间了,哎呀呀。。。

美是一种正在消失的状态

Dec 5th, 2011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9 comments »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即是不吸收教训,所以我们目前已知的历史,一直被人们走的磕磕绊绊。但无论经历了怎么样黑暗的岁月,总有人能够一路摸索而来,手中满是荆棘的划痕,却高举着火把,照亮脚下的道路,让每一步走得稳如泰山。

我羡慕这样的人,这样的挣扎,我看到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越来越近。

关于这条路,北岛翻译过一首诗,短小的如同最细密的银针,却在我耳中引爆轰鸣。

这条路也许
不通向任何地方
但有人从那边来

给我们的123诗社,送上迟到的礼物。
虽然你已经放弃,但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