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记录 Category

【看电影】虎度门

Nov 2nd,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2 comments »

《虎度门》是方恨少推的电影,所以我看之前有一点期待。但看过之后,觉得没有想象中应该的那么好看。

这个电影的几个关键词,粤剧,戏子,萧芳芳,女同性恋,李子雄。

一,粤剧

这是1996年的电影,十三年前了。直到今天,总是能看到汪明荃为了振兴粤剧终日不懈努力,但到底有多少人还在看在关注,我很怀疑。不要说地方戏了,连京剧凋零都是早晚的事。白先勇搞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名噪一时,却似是回光返照。搞了一个铺张的国家大剧院,这些地方戏国剧Peking Opera的票卖了又有多少。

我小时候听的京剧很多,家里的电台和电视,那是一天到晚开着戏曲频道的。但除了在春节晚会学了几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什么都没记住。有一次陪外国友人,在天桥剧场,围着八仙桌,吃了茶和瓜子,看《虹桥赠珠》和《三岔口》。武打偏多,因为唱了也听不懂,旁边的字幕还是英文的,外国友人直说好看。大众一些的,是在后海,从袅袅的柳丝中,偶尔传来阵阵悠扬的胡琴声,能伴有三三两两的唱。循声而去,能看到一些老头,摇头晃脑地自娱自乐着。

二,戏子

虎度门,是让人变成戏子,或者从戏子变回人,隔绝了舞台与人世的那道门。电影起这个名字,用意太过明显,而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主题也被诠释的太多太滥,这个电影也未能有新颖的角度和过人的安排。阿兰和冷剑心的儿子的出现非常俗套。此是我不太喜欢虎度门的第一个原因。

很多反串的戏子是同性恋的。也有很多戏迷因为喜欢反串的角色而变成同性恋。《霸王别姬》里面的反动戏霸袁四爷是,迷冷剑心的李香琴是。歌仔戏天王汤兰花,也有一大堆同性追求。虎度门里面的李香琴。他们爱的到底是戏中人还是艺人自己呀?他们这样算不算同性恋?

三,同性恋

JoJo说第一句话,Uncle,XXXXXX,我没听清,她说第二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和雯雯是拉拉。JoJo问雯雯,我和你妈眯谁有型?但这个电影不是为了写拉拉的,所以着墨不多。充其量是增加点戏份,说冷剑心不管小孩。凑这么多焦点冲突,有没有必要?

现在写同性恋的戏越来越多。写女同志的都没有写男同志的好看,我连她们的名字都记不住。那么多里面,我只喜欢霸王别姬和后来的蓝宇。

四,萧芳芳

我看第一个她的电影是方世玉,演李连杰的妈妈。印象很深刻。李连杰的妈妈萧芳芳演的很搞笑,香港电影都这么无厘头的,似乎没有笑点就没有票房,但那些笑点真的好便宜。这个戏也不例外。

萧芳芳很会演戏,没有错。但李雪健也很会演。他们俩都有点用力过头。看看萧芳芳那些兑奖和中奖的镜头,我觉得是对整个戏的一个削弱。香港人就赌博这一个爱好了吗?过犹不及。

以前我只知道她耳朵失聪,但Google以后,发现还有无数的八卦。演艺圈真有意思。

五,李子雄

虽说戏不多,但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我本来倾向于他与心姐是有些私情的,但之后想想可能也未必。他在心姐告别演出之后的一段戏,我觉得很动人,千言万语,欲言又止,也满含深情。

想从这期开始给每个电影像IMDB那样打个分。

最好的时光,7.0
柏林苍穹下,7.2
买凶拍人,6.5
蓝风筝 7.5
虎度门,就6.8吧。是不是太低了。

Happy Halloween

Nov 1st,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2 comments »

和菜头在BLOG里,贴出来钱学森1958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

作者:钱学森(1911—2009.10.31)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 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 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 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

钱老是不缺钱的,倒不至于为了五毛这么做。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逼他。

Google Voice 苹果客户端免费软件 Voice Mac

Oct 31st,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4 comments »

Voice Mac

Google终于发表客户端的GV软件了。试用了一下,效果不错。

1,手机上能收到被过滤的只剩下英文的短信,但软件上面就可以收到全部中文。

2,可以关联Mac的地址本和Google联系人,但二者只能选其一。

3,界面类似iphone短信对话界面,非常像IM聊天工具,很方便。

4,我的GV号码(918) 358-6688,请大家骚扰。

流感要来了

Oct 30th,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6 comments »

听说很多孩子得流感,幼儿园里面不少小朋友都病了。他们两个又拼命咳嗽,小的已经开始哮喘了。朋友说,流感大爆发近在眼前,听起来真是很吓人。到处都在提醒,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可我自己却在扎堆,扎在一堆左派里面吵架,还被贴了右派的标签。仿佛今天一天都在和人吵架。不过,这样的吵架并不伤人,伤心,也就是拌嘴,小孩打架似的。也许就像流感,发过热烧退了就好了。高岗不是说吗,爱国主义是一种小资狂热病。我又爱国,又小资,肯定是病了。很多人都病了。

树叶落的满地,每年的万圣节,就是院子里面最脏的时候,看得心烦,可还不能扫,因为刚下过雨,因为还有一大半的叶子在树上挂着。风一吹,黄叶就飞舞起来。儿子问我,是不是树叶掉光了冬天就来了。我说是啊,妈妈最不喜欢冬天了。他听了我的话,就说,宝也不喜欢冬天。我就问,那你喜欢什么呢?他就抱着我头侧着贴在我身上,嗲嗲地说,宝喜欢妈妈。另外一个看到,也不甘落后,飞快地跑过来,抱着我说,宝也喜欢妈妈,妈妈亲宝宝一个呀,亲呀亲呀。

西点军校

Oct 28th,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9 comments »

没去过西点军校,这次去纽约就顺便绕了路看看。

西点军校在纽约上州的山里面,离纽约六十英里左右,依山傍河,蓝天映衬着红叶和绿水,美丽宁静又安详。200多年前独立战争的时候,这里曾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哈得逊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湾,船只经过一定要减速,因此形成易守难攻之势。当年的开国统帅乔治华盛顿将军请人设计了西点军事要塞,来抵抗英国人的进攻。1802年正式由总统签署命令,在西点镇成立了“美国军事学院”。虽然历史比不上哈佛悠久,但也非常有名。

美国有两所著名的军校,一个是美国海军学院,在马里兰的海边。我五年多前去过,没有西点的声势。更多中国人知道的,是西点军校。曾有一段时间盛传西点军校也教育学生学雷锋什么的,后来被证实是谣言。

911以后,参观的民众车辆就不允许再进入学校了,只能坐专门游览公司的车进去。进校门之前,看到天上飘了很多降落伞,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跳伞,我以为那是只有海军陆战队才搞的。

学校里面非常大,据说占地一万六千英亩。仅各种教堂就有五座之多,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最漂亮的教堂仍然是天主教的,管风琴用了23000多支pipe,玻璃窗用了几十万片花玻璃,太过分,简直快赶上巴黎圣母院了。每个座位前面都插了两本圣经,一红一黑。相比之下,基督教堂就明亮简朴的多。

学校里面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Cemetery,公墓。只有对西点极其重要的人和西点的校友和配偶才能长眠于此。墓地不像诺曼底的美军公墓那样排列整齐,墓碑也千奇百怪。有的墓碑上面摆满了小石头,我也在其他地方的墓碑上看过,问了导游,她说,这是犹太人才有的风俗,来看过的人总习惯在墓碑上摆个石子,表明来过此地。公墓里面据说还有一位中国将军。可惜那些将军的名字我一个都没有听说过。

听说过的一件校友趣事就是麦克阿瑟将军在这里读书的时候,他妈妈来陪读了四年。儿子每天晚上溜到妈妈那里吃小灶。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原来都是一样的。

学校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经过了很多,但一个都没有进去,军事重地大约不宜参观吧。倒是把所有的球场都转了一遍。学校里什么球场都有,有的还有好几个。正好这两天有橄榄球比赛,球场外面有一圈巨大的图片,上面是很多队员的照片。西点的橄榄球队叫做Black Knights,但牌子上面大多数都写的是Go Army,西点的全称叫做“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球队为了有别于海军学院(Navy),就简称陆军(Army)了。我在商店看到很多写着“Go Army, beat Navy”的小旗,非常压韵,估计所有人看了都能会心一笑。

在学校里面还看到了很多军校学生,穿迷彩的和穿制服的。脑袋上头发都剃得短短的,走路虎虎生风,个个都是大帅哥。导游在回程上介绍成为西点学生的条件。一,必须是美国公民。二,年龄要在17-23岁之间高中毕业或者同等学历。身高1.68-1.98米。三,必须未婚且不必为任何人负责(对父母是不必负责的,但他不能有子女,女朋友就不知道能不能有了,要像MI3那样,阿汤哥确实被女朋友拖了后腿)。四,必须有州长参议院或者军队将领乃至总统的推荐信。五,要经过心理和生理测试,考试,体检均合格后,择优录取。录取后的第一年还要淘汰四分之一,最终能毕业的人也只有七成而已。录取率则是15%左右。学生在学校里面要学几十门课,每年一个月假期。学校各种花销都免费,每年还有九千多美元津贴。

军校生

转了一圈,什么感想都没有。不,其实也有,那就是,能上西点肯定是一件值得孩子自豪的事情。如果我儿子将来想要来这里读书,我不会阻拦,尽管当兵是很危险的事,尽管每个学生毕业以后,还要为美国服役,至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