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9th,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1 comments »

下雪了。对面的枫叶还没有落光。
天其实不冷,但空气特别潮湿,所以雪片很大,到地上就融化了。可能高空比较冷,所以凝结成冰,到了地面又不太冷,所以沾了很多枝枝叉叉,雪片就变大了。瞎猜的。可能就象苍耳球掉到了棉花堆里面,挂了一大堆的毛毛。
我真的见过一次苍耳。两个朋友来,往我的衣服上按了两颗。那两颗小毛球是那么粘,很多小勾子挂得很牢,我拔起来的时候又怕弄坏他们的刺。他们的刺其实很坚硬,根本不会坏。朋友说是在院子里捡的,我也捡过东西。走在路上的时候,能看到很多橡子,松果,榛子,还有一种和松果一样美丽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树上掉下来的。
我觉得New England很美,因为山,因为水,因为树,因为海,也可能是因为在这里生活久了,有些感情。但美国最美的地方,还是在UTAH和ARIZONA。ALASKA没有去过,Ozyman说那里的任何一座山,都比美国本土的国家公园要好看。有一次和吕楠老师吃饭,和他说起,他很鄙视我,说我没见识,中国比美国漂亮多了。凡是美国有的美景,中国都要更美,他说,你去过新疆没,去过就不会再说美国的风景漂亮了。我没回答,但心里还是不同意的。肯定是各有各的好,关公怎么比秦琼呢。
Tags: 波士顿
Oct 18th,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4 comments »

朋友从台北过来,问我要带些什么。回忆起台湾的东西,好吃的太多,有的可带,有的则不行。我也没客气,说就带蛋黄酥吧。昨天吴凡从机场接了朋友回来,他们俩是头等机票,带了六个箱子,其中三个箱子都是糕饼。很多很多犁记的。还有一之轩,佳德,很多地方买来的各种不同的点心。
犁记在台北蛋黄酥做的最有名。台湾人出行,多半会给朋友带凤梨酥,那是国粹类的产品。我最爱吃的,是蛋黄酥和绿豆碰。如果为了方便,带的多是新东阳,在机场专柜买了拎走。要是很用心的,买蛋黄酥,就会跑到犁记。
犁记在长安东路,非常有名,我认识的人,大都会去买,自用或送礼。价钱比别家贵一点,但不夸张。有一次朋友带过来两盒,吃到还剩下两个,正好要去LV见春分,就给他带了去。他这么挑,也说好。后来买到过别家的,又给他吃。隔了几年,吃到新的,伊沉默一会儿,说了五个字,“不如上次的”。谁敢说上国的点心都是喂猪的,如果结论正确,那么他肯定属于台独分子。
说怎么样怎么样好吃,酥软,香甜,入口即化,那都不确切。有些感觉是无法描述的,用我们生物老师的话说,那是一滴化学物质,通过神经传导的过程,分子级别的碰撞,重新组织和聚合能量,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到不同的神经元。看起来是化学的,其实是物理的,最终,则是哲学的。文学的劲头是科学,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牛顿同学走了这样的不归路。达尔文也未能免俗。吃的时候如是,爱的时候如是,恨的冤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莫不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仿佛楼宇,轰然倒塌,有时候如火箭升空,烈焰腾起,有时候澈如清泉,有时候细若游丝。不管如何的喧嚣和平静,到最后留下的,只是长久的回忆。
而今,面对美食,我要一一吃过去。
Tags: 厨房, 台北, 好吃的, 月饼
Oct 16th, 2009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25 comments »
回国时与一位姐姐吃饭。十年没有消息,我问她现在做什么,她说,你绝对想不到。她这样说倒不让我意外。因为,从认识她开始,见她做的事情就无一例外地精彩。她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有很多很多钱。她也花了很多时间回馈社会,做了很多助学与慈善的公益。她非常有魅力,长得很美,风情万种,摇曳生姿。她还有传奇的经历,涉及隐私,就不提了。她从来就不是我的榜样,因为她太不可思议,太强大了。
我说,不知道,猜不出。她说,我在把科技的项目逐步收手,转行做其他实业。李姐说,她已经在北京开了第一家蛋糕店。听起来真是平淡无奇,怎么一点都不像她一贯轰轰烈烈的作风。她说,你一定觉得惊讶吧,那就看我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好。
李姐也问了我,我说这些年值得提提的就是做了一个网站,也没什么名堂的,做得不好。她也很惊讶,说你的想法还象个大学生似的,一点都没长大,还是那么理想主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想起来与她最后一次见面,那是99年初陪她去万泉新新家园买房子。她的房子在柳传志家旁边,每平米八千多元,她说,太便宜了。一眨眼,世界变了这么多。
这次分手的时候,李姐去给我拿了几张蛋糕店的小册子,她说周几周几的什么时间在,让我去找她。后来我一直没有时间去,只是在大家去798给泡网庆生的时候,订了几个蛋糕。他们店长是一位台湾来的林先生,是李姐从喜来登请的师傅,他给我推荐了几种。
Party的时候,蛋糕送来了。大家都说好吃。我觉得最好吃的一种,是提拉米苏的。林先生推荐的是芒果慕斯,也不错。还有一种蒙布朗的蛋糕,也很好。就试过这三种,别的不知道了。
看到鱼问起,给他们做个广告。快乐事烘焙坊,网站做的不太好。
店面在新源南里16号的世方豪庭。订购电话是:010-84531221
四环内送货15圆,蛋糕提前5天订可以打八折。
才几十块钱,做这么好吃的蛋糕,不得不说,北京的某些消费确实便宜。
Tags: 北京, 朋友
Oct 15th, 2009 Posted in 听说读写, 生活记录 | 25 comments »
第三极我一点都不熟。我刚去中关村的时候,还没有第三极。我离开的时候,第三极还不成气候。可我这次回去,第三极已经没落。看到网上文章说,矗立于中关村的第三极书局,如今终于搬离了那座明亮的玻璃大楼,委身于旁边昊海楼的地下一层。作者是一位农大的学生,感叹第三极在价格战中败阵下来,民营斗不过国营,平媒不敌网媒,搞了一番图文并茂的抒情。
老舍说“这大清国看起来要完”的时候,大清国已经亡了。人们说再见Michael Jackson,那MJ肯定是挂了。现在又有人说再见第三极,第三极也撑不住了。
我泡在书店的九成光阴里,都没有网络。有了网络,还勉强读些纸书。有了RSS,有了电子书,大部分纸书就离永别不远了。我还会把纸书拿在手上,仅仅是因为留恋那些感觉。因为想体验,想回味,而不停地抚摸书本,看着纸,看着字体,看着封面和插图。这分散了很多注意力,我没法把心思集中在书本上。也正因此,纸书看得又慢又笼统。我已经被网络改变的太多。
我可以很流畅地把一篇电脑长文一字不漏的看下来,并配合以鼓掌或叹息,就象在GOOGLE READER上面读和菜头的任何一篇BLOG,但他这篇文章如果也在新京报上出现,那我可能只扫一下标题。我买过一本枪炮细菌和钢铁,但自从手机上有了电子书版的,就再也没有读过纸书。
因为我已经不习惯了。

也许因为久居美国,买不到中文书。也许因为我读书比上学的时候少了很多。也许因为我越来越老了。好象也都不是。
自从有了Amazon,我去书店就只买过儿童书。想想《You’ve got mail》那个电影,Tom Hanks的超级连锁书店,挤掉了Meg Ryan的家庭小书店,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美国那些超级大型的书店,Borders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了。Barnes & Noble还有几天可活?Amazon推出了Kindle。Kindle卖不过iPhone. 有多少比例的iPhone都装有Stanza,USAtoday这样的软件呢?恐怕非常非常多。老问号说,他在手机上看过的书已经比他的人都高了,就算一米七吧,好吧好吧,老问号有一米七五。那我看的也超过了一个两岁半小孩的身高。早晚有一天,我看的电子书要超过姚明的高度。这是可以看见的,就在不远的将来。
电子书确实好,轻便,方便。我想要看的书,大部分都有。因为习惯在电脑上看文字,对电子书的格式觉得更习惯,检索也更容易。同样的体积,可以放更多更多的电子书。这是一种态度积极的环保,绿色和平组织的代表,请你们承认这一点。但最重要的是,电子书还免费。
免费下载电子书,是不是小偷呢?书商和书店,加上作家,肯定都对此恨得牙痒痒。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那好,我就当作是借的。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那偷就偷。是啊,书商和书店我才不管,但作家们怎么赚钱呢?这我真的想不好。起点中文网的模式,不是唯一的,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作家们要吃饭,要生存。如果没有这些作者,我们就没有多少电子书可以看了。网络就意味着平等,资源共享和免费吗?这个叫网络的东西,对作家们实在太残忍了。我想了想,只好说,如果作家们的书首发在网络,以电子书的方式发行,收费阅读。那我愿意付钱,希望能用信用卡支付。Paypal和支付宝也凑合。前提是付款要方便而且安全。但这肯定限制了70岁以上的读者,他们大部分人还没有学会网购,不是每个人老年人都像曹树厚,72岁还要网恋。芙蓉爷爷那奏不是一般人。
回来再说书店。我原来去最多的是海淀图书城和风入松。我喜欢这两家是因为他们乱哄哄的,没人给我提供一个所谓宽敞明亮的场合,这样让我坐在地上翻书也心安理得。但这两个地方现在也都没有了。学校里面有两个小书店不知道还在不在,那两个地方也花掉我不少的钱。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当当卓越,该多少钱就多少钱,除非书破损了,给我打一个九折。中关村北边还有一个万圣书园,一是因为离得远,而且吹的玄乎,我去了几次就懒得去了。听说万圣书园也关了一个芳草地的店,有点惋惜。光合作用我也喜欢,还是因为离得近。离得近,方便就很重要,我去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十成是因为要等人杀时间。
回想起京城那些著名的书店,三联什么的,里面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也觉得很欣慰。这样表明一个城市,还有很多不像我这样堕落的爱书人。我於台北上班时,住在敦南诚品的旁边,只要下班早,回家路上必定要摸进去转一圈。有的时候买了好书,迫不及待地坐在外面台阶上看。看了一会儿饿了,想起来还没有吃饭,就在马路边的印度抛饼摊,买个饼一路走了吃。敦南诚品是诚品旗舰店,那里面的好,真是难以言说,那是世界上每一个爱中文书的人的天堂。金石堂就差了很多,符合我喜欢乱哄哄书店的品位。可台湾的书实在很贵,看到好书,精美的不得了,价钱也都几百上千,实在不忍心在诚品买下的话,回家就登陆博客来网络书店,也是打了七折。
如果买书,在网上买是太方便的事。台湾是可以订了书然后送到你指定的便利商店的,这样省了运费,但国内的物流成本更低。我在当当上面试过,晚上睡觉前订的书第二天早上还没有睡醒就送来了,快到不能相信。这些网络书店的成本,比起那些王府井书店三联什么,自然要低了很多。但中关村图书大厦,挤垮了第三极,自己也不用高兴多久。虽然在中国还是垄断的社会主义,但市场的洪流不可阻挡,科技进步的脚步无法预知,将来书店和书商这种行业会存在多久,以什么方式存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
别了第三极,如果是永远的,那就永远的别了。
Tags: 读书
Oct 13th, 2009 Posted in 照相本子, 生活记录 | 8 comments »
New England 的秋色,举世闻名。各种颜色的树叶覆盖得漫山遍野。
每年的哥伦布日左右,就是最美的时候。今年的秋天好像来得晚了一些。


Tags: 波士顿, 照片,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