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静水深流
Jul 23rd, 2010 Posted in 听说读写 | 13 comments »如果看过夏目漱石的小说《それから》,再看改编的电影《其后》,会觉得浓缩过的电影,与原著,是两本不同的书。
小说成书于1909年,在日本历史上,处于明治时代的末期。日俄战争刚刚结束,崭新的资本主义日本,方兴未艾。夏目漱石42岁,创作也如日本社会的兴起一样蓬勃,他写了一系列自传色彩浓厚的小说。在《其后》书中,他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苦闷,对社会的关注,同时也不屑于沉沦世事的清高。长井代助家道殷实,到三十岁还没有进入社会,终日游手好闲被父兄供养,但又对父兄沉迷官场和商场十分鄙夷。父兄屡次给他提亲,他都未应允,就是在这样的无所事事中,代助与老同学的妹妹三千代重逢,此时三千代已经嫁给代助的大学好友平冈。同情与怜悯逐步唤醒了他学生时代对三千代的好感。当代助终于决定要走出原有封闭的个人天地,鼓起勇气对病重的三千代表达爱意的时候,却失去了家庭的帮助。此刻的代助一无所有,惶惑地走入茫茫人生。
小说中的代助,更多纠缠于与家庭的关系的挣扎,对父亲提亲的不置可否,对兄嫂的漠视。他对社会的认识既遥远,又不切实际。他渴望家庭温暖却又与家庭格格不入。三千代只是一个在适当时间走进他心中的旧人而已。他被三千代的温柔和无助所吸引,在三千代的求助中发现自己的无能,从而更激发了他保护三千代的决心。
而电影讲的是另一个故事。
同学三人,管沼,代助及平冈。代助和平冈同时喜欢上管沼的妹妹,三千代。三千代也对代助芳心暗许,一往情深。代助却因为义气而撮合了平冈与三千代的结合。管沼去世后,三千代和平冈结婚离开了东京。三年后,平冈因为工作失意,全家搬回东京。对三千代念念不忘的代助,不时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但平冈对三千代已经十分粗暴,完全失去了过去的热情。代助对三千代深埋心底的爱情终于爆发,他告白之后,失去了家庭的供给,失去了平冈的友谊。三千代的健康恶化,代助一个人踏进俗世的阳光里。
在电影中,日本的大时代,成为一个虚幻的背景,商场的战争隐没在家庭之后,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是为了描摹代助与三千代的爱情。
小说让夏目漱石成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头像被印在钱币上到处散发,广受尊崇。而电影则让松田优作成为巨星,在他死后的二十年,还被人们牢记。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刻画了长井代助这一位悲剧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看过很多日剧,很多日本电影,第一次看到屏幕上出现这样完整的日本知识分子。我认识不少日本人,男人,女人,知识分子,音乐家,假日本人,其中没有一位代助和三千代,他们全部是代助的父亲,哥哥,平冈和门野。松田优作真可谓填补了一大空白。
《其后》的情节和拍法,很像费穆的《小城之春》,那是田壮壮最喜欢的片子。而《其后》位列陈果的十大之一。两部电影比起来,我投其后一票。如果十分是满分,我给十一。多出来的一分,给自始至终静默的画面。这是我唯一想说的。
如何能将汹涌的浪潮,拍得波平如镜?如何能将寸断的柔情,浮现于微笑的面容?
代助和三千代彼此深爱,却完全不着一丝痕迹。心中有千军万马在奔腾,但画面静止着,好像能听到彼此的呼吸。村子里细细簌簌的声响,夏天的虫鸣,环绕在枯坐的代助身边,三千代微微的低着头,慢慢地倒水,慢慢地把手移到胸前,慢慢地移到鬓边,慢慢地擦着眼睛。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梳着银杏髻的三千代走得气喘,拿起代助剩下的半杯水要喝。代助急忙夺过来放下,去给三千代倒水。回来的时候,三千代已经用杯子舀了花瓶里的水,微笑着喝了下去,对代助说,水很香。那是三千代唇齿间留着代助的温香吧。这样的亲密,已经让三千代幸福而满足了。而他们面对面站着,却连手也不曾碰到。
那是唯一的一次,代助去三千代家里,给她留些钱,三千代彷徨着低下头,不知是否该收下。代助冲动地抓了她的手,慢慢折了塞到她的手心,握紧,又慢慢把三千代的手放回去。三千代羞涩的,只会紧低着头。
如此而已。
日本的文化,精致从容的一面,在这个电影中一览无余。有多少人看过激情狂野的大岛渚,有多少人在下载AV女优,可知道日本也有《其后》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美与细腻。夜樱在绽放,代助和三千代轻嗅百合悄无声息的芳香。这一切定格在一九八五。
那一年,松田优作三十六岁。过了四年,沉默寡言的他便死去了。世间不再有长井代助。
再过了些年,他的两个儿子,松田龙平,松田翔太长大了,演了御法度,娜娜,和流星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