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广场的一个下午

上周五,和靠边在Bryant Park吃了饭,我们又走回到50街的地铁站,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W4,下来转转。那天纽约的太阳暖洋洋的,街边大大的电子显示牌上,写着54华氏度。好久没有这么暖和,把刚下的大雪都晒化了,这时候去西4街,我想就正好。

那里有著名的华盛顿广场。

旁边是纽约大学,周边一直往北到14街,是格林威治村,南边是SOHO,也就是苏活区,有很多酒吧,商店和画廊。格林尼治村过去和现在都住着很多艺术家,诗人,作家,演员,歌手,颓废的,曾经垮掉的一代。《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给他们自己取了这个名字,Beat Generation. 看起来消极的名字,但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

在电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夜夜搭车前往的年代,正是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夜夜笙歌的左岸年代,而华盛顿广场及其周围,则是左岸拉丁区在曼哈顿的映射。

Washington Square Hotel

Washington Square Hotel

鲍勃迪伦,在这里写出了不朽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并且第一次在公园演唱,就大获成功。他和琼贝兹就住在旁边的华盛顿广场饭店,315房间。

琼贝兹在歌里唱到:
Now you’re smiling out the window
Of that crummy hotel
Over Washington Square

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怕西诺在这里的小剧场首次登台。

艾伦金斯堡,曾经在这里和他的男友一起,朗诵自己的长诗《嚎叫》,然后把衣服一件一件地脱下来,最后赤裸着拥抱在一起。

杰克凯鲁亚克,因为帮杀死同性伙伴的卡尔藏匿作案工具而被捕。卡尔则把尸体扔进了哈德逊河。

这里有一条街的名字,叫Gay St。在这里出现过的名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海明威,芭芭拉史翠珊,爱伦坡,等等等等。他们吸大麻,唱歌,朗诵诗歌,小偷小摸,疯狂地反对主流,过着与正常逻辑不一样的生活。

然后。。。然后纽约的房价就一直涨呗。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就住不起这里了。格林尼治村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和观光地。能够来此游手好闲的人,都是从远处赶来的吧,比如说我。

街角开了家很大的Urban Outfitter,顺着墙转过去,就是公园了。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过来打招呼,也许不能说是褴褛,美国人穿的都很普通,他只是看起来不够干净而已。看我拿着手机,他就好心地让我多拍些照片。几个人在他旁边的桌子上玩纸牌,隔壁的桌子上俩人在下棋。

走到拱门前面,中间圆形的喷水池在冬天是干的,周围坐了一圈人,就像罗马的许愿池一样。水池中间,有一对情人亲来抱去的。一个黑人小伙子,站在池边,举着”Free Hugs”的牌子,到处找女孩子吃豆腐。

水池周围的空地很大,有几个人拿着有独脚架的相机,对着不知道什么东西在拍。

拱门正前方,就是一架巨大的三角钢琴,有一个鞋上满是钉子的男人在忘情的演奏。间歇的时候,他还会叫卖自己的CD,两块钱一张。

唱歌的人有好几堆。我走到Joe面前,停了下来。他可能有60岁了,鲍勃迪伦他们在这里唱的时候,Joe可能刚出生。他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唱歌。我说我不会,听听就好。他就问我要听慢歌还是快歌,我说慢的吧。他就唱了一首。

Joe的旁边是Bobby,他们两个是老相识,今天天气特别好,于是就一起出来了。他在四月到十一月之间的每一天,都在这里唱歌。

每唱完一首我们就聊聊天,因为我不会唱,Joe就在副歌里给我找了一些简单的歌词,唱到那句的时候,他就先小声提醒我,我才知道发声。有5,6个人围观,大家笑眯眯的,唱的很HIGH.

旁边还有人要求给我们照相,我也答应了。Joe也说要给我照一张弹吉他的照片,放在他的网站上。我说我不会弹呀。他说,你可以Pretend.. 告诉了我他的网址,让我过两天去看,他会放上去。我才注意到他的帽子上写这一个 www.umo.com 。Joe说这是他的网站,我其实看到了,但这么酷的域名,我以为是哪个赞助商提供的。

Bobby也给了我他的名片,他是个歌手,作者,制作人,网站在myspace上。我没有myspace帐号,至今还没有办法看到。我也给他们拍了张照片,宣称要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他们很高兴的样子,临走让我常来,像是一个标准的什刹海公园唱戏的老头,希望那些北京老头,每人都有自己的QQ空间。

美国有很多这种老头和老太太,老得皮肤都皱巴巴了,满身汗毛下面是彩色的刺青,骑着哈雷招摇过市。他们都是年轻时候疯过的愤青。中国这样的人,估计最年长的也就五十多岁吧。更老的人年轻时候都在闹革命,往身上刺青,毛主席要批评的。

和Joe他们告别,我又从原路回去,看到了拍桌边的一群人,他们找我说话,我就坐下来。他们都是黑人,对面打着粉色领结的说他叫Barry,我之前认识个Barry,不过在中国。他们在玩一种叫Rummy的赌钱游戏,每局输赢大概是五块,十块和二十,那些压在烟盒下的钱,在四个人中间转来转去。Barry问我有没有facebook,我说我从中国来的,上不去那个东西。他说他儿子在Chinatown的一个护士学校上学,紧接着问我中文的“一”怎么说。

旁边的桌子上俩人在下象棋,还带一个读秒的机器,下完一手就去按一下。

下棋打牌我都不懂,和Barry他们告别,说我以后再来,然后慢慢走出去。

路边那么多咖啡馆,等下次来再喝吧。我也可以装模作样地说,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往咖啡馆的路上。说不定可以穿越回50年代,遇到一位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华盛顿广场,就像一场流动的飨宴。

下棋的人

下棋的人

下棋和玩牌的人

下棋和玩牌的人

Barry

Barry

路人

路人

弹钢琴的人

弹钢琴的人

Joe and Bobby

Joe and Bobby

Joe and Nana

Joe and Nana

唱歌的人

唱歌的人

两位情人

一对情人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02月 19th, 2013 at 2:21 pm and is filed under 生活记录.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48 Responses to “华盛顿广场的一个下午”

  1. 川上 说到:

    好干净!

  2. S因素 说到:

    中国老人家上网和有qq的应该也不少了,那天我带父母去庙会溜达就听到一个六十岁或者再大点的北京老头对一个老太太说回家我把照片qq传给你!照片真漂亮!

    • 永远年轻永远健康 说到:

      恰恰是老人家对qq Skype之类兴趣特别大,应为可以和外地孩子亲戚视频音频传照片,省钱

  3. 永远年轻永远健康 说到:

    这是用三星手机拍的照片?效果蛮不错啊

  4. 说到:

    空气真干净,真透彻

  5. 三更天 说到:

    拟重新命名组图:美国屌丝的午后时光

    环球时报转发并评论:在美国著名的华盛顿广场,有这么一群社会闲散人员。。。。。。。。

    • Nana 说到:

      三更天,确实啊,美国有这么多的闲人。不知道他们以何为生。。。。。

  6. xiaobao 说到:

    看到NJ和那老头的合影,脑壳头冒出五个字:金色的华年

  7. 鲍昆 说到:

    空气真好。

  8. hufey 说到:

    我妈就有QQ空间,贴的都是菜谱什么的,还经常收到加好友邀请

    • Nana 说到:

      我家有长辈也有QQ空间,经营之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心理年轻的程度,也就是我的一半年纪。

  9. Nana 说到:

    楼上的各位老师,我又看了看这些照片。空气有特别好吗?晴天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纽约真算不上是干净整洁的地方,它的过人之处不在这里。

    • 说到:

      因为有国内雾蒙蒙的天对比的原因

      • Nana 说到:

        唉,这样说是的。不知道国内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要说纽约的车也不少于北京吧。可能是汽油的质量问题?

  10. Long2 说到:

    这么冷的天穿这点就出来了。。。

    • Nana 说到:

      穿的一点也不少啊,54度是摄氏13度的样子,晒的直冒汗。

      • Long2 说到:

        边上不是没化的冰雪吗,我以为你们那儿也跟这里一样,又来了一个冬天呢,维持在零度左右呢

        • Nana 说到:

          龙二,难以想像,那么多的雪,怎么在几天内迅速消失的,融雪吸收了大量的热能啊。我们这里又冷到零度了,冰冻二尺。

  11. timmy 说到:

    dodo, 给下染头发的颜色?

  12. 小猩猩 说到:

    我老爸,64岁,现在是微信、微博、skype、gtalk、gmail、xys等的忠实拥趸…自愧不如啊…

  13. 身是客 说到:

    是啊,紅頭發為什么穿得這么少啊?叫凍死鬼我情何以堪?

    • Nana 说到:

      红头发穿了卫衣厚裙毛衣风衣毛裤毛袜,可能因为瘦,所以显得不多,等夏天你再说我穿的少吧。:)

  14. 文思 说到:

    闲情逸致。
    .
    你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居然享受着我们梦想中的退休以后的生活。。。

    • Nana 说到:

      文思,哈哈,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要能够天天过这种生活,谁还会叨叨这么一堆呀。。。

  15. 会长胖 说到:

    原来坐在Nana身边弹吉他的那个人,叫Joe,我还以为叫靠边哩 :P

    • Nana 说到:

      这主意不错。。

      下次我告诉Joe,我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字,叫靠边。。。

  16. 靠边 说到:

    Are
    You
    Kidding
    Me
    ?

  17. Nana 说到:

    谁说英文表达不丰富的。。
    .
    在城里人的叫骂当中:
    .
    -Are you bixxxin’ on my leg?
    -Are you fxxxing me?
    -Are you shxtting me?
    -Are you joking me?
    -Are you putting me on?
    -Are you rxping me?
    -Are you having a laugh?
    -Are you fxxxing my dog?
    -A. U. K.
    -Are you shitreous?
    .
    族繁不及备载。。。
    .
    想多粗俗就可以有多粗俗,堪比过去江湖gang rape。
    脸怎么黄了?
    防冷涂的蜡
    脸怎么又红了?
    杨家岭上映朝霞!

  18. 何永贵 说到:

    可惜不是黑丝,遗憾

  19. 朗玛 说到:

    必须唠叨下,那台三角琴怎么运过来的?我在家搬台电钢琴都搬得我混身汗(70斤重)。

    • Nana 说到:

      郎玛,我母鸡啊。。。估计平时就在那里的。下雪就盖一塑料布。。。

    • 靠边 说到:

      搬家公司有专搬钢琴的,另外还有音乐器材租赁公司,大三角,全套音响,乐器,包括舞台,一个大卡车就搞定了,车厢放开就是一个舞台。

      • Nana 说到:

        每张CD卖两块钱,能支付他每天搬钢琴回家的费用吗?我很怀疑。。。

      • 朗玛 说到:

        靠边,要是这样专业的租来,我想好歹这人爱演奏不得了了,还得身家丰厚,纯粹为表演爱好,不为赚钱。
        NANA,如果平时就这样放着,不怕给政府说占用公共地方收走了?而且这家伙是个娇气货,尘、水、沙都碰不得,而且还怕人乱敲,怕用力不对把琴键里的锤给敲翘了,那键就弹不起来了。如果真的平时就放那,可得感谢上帝照顾了。

  20. 靠边 说到:

    朗玛和纳纳,既然你们这么好奇,我就认真一点。

    Colin的小三角琴放在离华盛顿广场一公里左右的仓库里,每次要去表演他自己这样搬去:http://nyulocal.com/on-campus/2012/04/18/a-day-in-the-life-of-the-crazy-piano-guy-of-washington-square-park/。

    他可真够强壮,我们家每次搬琴都要搬家公司四个壮汉帮忙,工具和方法倒也和他差不多。

    Colin是专业钢琴老师,没听过不好评论,16岁开始学琴,非常有天赋才行!这台雅马哈是热心观众捐款近九千元在craiglist上买的,生活真是美好。

    • Nana 说到:

      靠边,看完了。
      没想到。。。。
      生活真美好。。

      • 靠边 说到:

        It’s just gett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Colin攒了十台新旧不一的钢琴,分放在曼哈顿下城不同的地点以方便在不动的地方表演,Manhattan Mini Storage给他提供了免费存放,这一项就减少了Colin一年至少五千元的费用。

        MMS的网站也很有艺术气息,以前还真没有注意过,估计老伴也是艺术家出身的。

        看这段MMS采访Colin的纪录,我笑死了,New York, only in New York:

        MMS: Ok, so what is the craziest thing that you have seen while playing?

        Colin: Well, there’s all the usual stuff. People dressed up in weird costumes for no good reason and all the wacky things that happen only in New York. But the craziest thing I ever saw would have to be a little more unexpected than that:

        On one of my first trips down into the subway, there was a homeless woman who would just not leave me alone. She was asking for change, directions and continued bugging me about how I got the piano down there. Asking once is fine, but nonstop for a good 20 minutes can be troublesome.

        I got requested to play “O Mio Babbino Caro” which I knew, but still needed music to play unfortunately. Then, another homeless person who had been bugging me earlier and also driving off several listeners was sitting on the bench near me and said that he knew the song and would like to play. At this point, I’d had enough so I got up from the piano and said, “Fine, play it!” and stepped away from the piano.

        Believe it or not, the guy actually did play it. Then even more astonishing, the woman who wouldn’t leave me alone started SINGING the whole aria! They then finished, people clapped and they both left, completely satisfied, not asking for anything else. All I could think was, “It just goes to show, the feeling one gets creating art and really being appreciated for it, is a satisfaction beyond compare.”

        • Nana 说到:

          我去看了MMS的网站,它的blog真有意思。
          “The first time I heard you playing,” one fan wrote in a note, “was the moment I fell in love with New York.”
          这也是我想说的。

    • 朗玛 说到:

      靠边,多谢你的信息分享啊,不但解惑还听到了所录制的美妙琴音,COLIN多痴迷,已经不只是痴迷了,而是坚定追求,生活之美妙不可言。

  21. victor 说到:

    愉快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