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老爷及姓名考
Mar 4th, 2014 Posted in 生活记录 | 14 comments »
小时候看阿凡提的故事,里面总有一位贪财吝啬的巴依老爷。大家一起吃哈密瓜的时候,巴依总是吃的最多,然后偷偷把瓜皮放在阿凡提的面前,于是阿凡提面前的瓜皮堆成了山。吃完了以后,巴依对大家宣布,来看哪,阿凡提这么贪心,他吃了这么多哈密瓜。阿凡提就会哈哈一笑,对众人说,看谁才是真正贪心哪?巴依老爷把哈密瓜的皮都吞到肚子里头啦。
这个故事如此地深入人心,它有吃鸡,吃肉,吃核桃的版本,内地大概很少海鲜,否则还会有鱼虾的版本。它设计的这么巧妙,以至于我一直在思考它的可能性。巴依是怎么样做到把瓜皮放到阿凡提面前而不被众人发现的。贵为富人的巴依老爷,难道需要这样和一个穷人计较吗?阿凡提在故事和漫画里总是一个风神俊朗的包头中年,瘦脸,长须,聪明睿智。巴依老爷则是一个圆团团身材的胖子,头包得像一个南瓜,穿着绚丽的竖条外衣,一个典型的坏人。
根据脸谱化大数据分析的结果,结论就是,坏人多是矮胖子。
最近这些年有些释然,不再条件反射似的纠缠这一类故事的合理性。自从赖宁,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王进喜,邱少云保尔柯察金纷纷被揭露为编造的英雄之后,质疑任何童年所学,都是无意义的。他们都是假的。他们本来是阿凡提,现在全部是矮胖子巴依。
巴依本来是突厥语,“bay”,有钱的,富裕的意思。后来就引申成了老爷,贵族,有钱人之类,还有一个词是伯克,意思就是做官的,和巴依很容易混淆,其实他们俩就像北京的东城和西城,所谓东富西贵,巴依就是东城,金宝街土豪;伯克就是西城,权力带来金钱,既富且贵。
突厥就是土耳其,东突就是土耳其以东的一些地方,包括新疆的一部分。西辽的耶律大石时代,占据了新疆,一直征讨到中亚,逐步民族融合后,很多人信了伊斯兰教,觉得自己不再是,或者不曾是中国人。到了近代,他们想独立,不停地搞运动,所以成立了东突这么一个组织,到处搞恐怖活动。东突和车臣是两码事,车臣主要是针对俄罗斯的。
其实新疆这个地方从汉朝开始,就有张骞出使,汉族派驻军事机构,成立西域都护府。但历史这种事我说不清楚,一会儿被这个占了,一会儿又被那个统一,来来去去比钓鱼岛复杂多了。香香公主和陈家洛算不算异国恋呢?乾隆爷横刀夺爱,导致后来出现红花会这种反动组织,全是美人惹的祸,吃铁丝拉笊篱,金庸老师忒能编。
昨天看了一个故事,讲乌鲁木齐这个名字的来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说是在阿弗拉斯亚甫时代,一群巴依中有一个特别会做生意的,叫沙卡尔,人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就约鲁木齐,意思是“商品交换者”。他在天山北麓找了一个交通要道开客栈,来往的商人们都在他的客栈落脚,沙卡尔通过努力种大枣,卖切糕,慢慢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商业中心,伯克一高兴,也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乌鲁木齐。
到了清朝,清军平定了准葛尔叛乱以后,西域这地方被乾隆命名为新疆,意思就是新开辟的疆土。乾隆把乌鲁木齐命名为“迪化”,意思是启迪和开化。后来新疆又被俄罗斯占了,到19世纪末,清朝终于出兵收复了北疆,南疆和伊犁。期间伴有同治回乱,血腥的杀戮持续了十几年,死了两千多万汉人和回人,主要是在甘陕,当然,也有新疆。
迪化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民国。解放后的五四年,周恩来觉得迪化有矮化少数民族的嫌疑,又改回了乌鲁木齐,近代也称为“乌市”,在QQ群里,就叫“鸟市”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新疆回楼兰呢,或者万方乐奏有于阗,更符合毛皇御旨。周恩来同时改名字的城市还有呼和浩特,原来呼市叫归绥,是“归化”和“绥远”的合称,明朝皇帝赐的。
其实名字这件事,宰相是不是太敏感了,即使我是新疆人,不不,应该用假如。假如我是新疆人,也会认为“迪化”比乌鲁木齐好听。南京国民政府退到台湾以后,把中国的版图,逐个取成了台北市的地名。因而有一条著名的“迪化街”,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跑去买南北货,过年烧些干贝乌鱼子,扯些布做新衣,顺道吃一碗迪化街红面线。它处于大稻埕的中心,和谐市井,无以复加。新疆人以极高的商业天赋,从七千里外影响着台北市的版图。
如今,新疆这把火在中国大地上延烧,我在四万里之遥,观看中国的重重血光,想起来曾经努力绥远迪化的清廷,滚滚的人头落地,不禁为今上和挤火车搭公交的百姓,忧心忡忡。
真的做不了什么,就随便说说吧。